贵州印江:搭桥建家天地宽 搬迁群众生活美

2020年05月08日17:5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印江志愿服务队 印江融媒体中心提供
印江志愿服务队 印江融媒体中心提供

武陵山深处、梵净山西麓的印江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县,国土面积多属山区。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这是长期以来生活在山区里的贫困群众面对的共同难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搬出大山才有脱贫致富的希望。

“十三五”以来,印江自治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013户17882人,共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个。自部署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以来,以峨岭街道兴民社区安置点为样板,搭建党心连接民心、农民变市民、贫穷走向富裕的桥梁,引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适应新家园、融入新生活、实现新梦想。

树立新思想 引领新风尚

围绕“搭建群众思想引领‘感恩桥’,创建奋进之家”,不定期组织教育宣讲会、励志座谈会,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的话语积极向搬迁群众宣传政策理论、传递新时代正能量,引领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谱搬迁群众思想意识新篇章。

“今天我到这里来与大家座谈,就是和大家摆摆龙门阵,讲讲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大家的惠民政策。”近日,印江县委党校副校长黄继生在兴民社区上“新市民·追梦桥”专题党课时开门见山。

“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跟党走”“幸福是奋斗来的”……现场群众情绪高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战胜贫困,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好家园。

截至目前,全县8个安置点共开展各种宣讲、励志等感恩教育20余场,受益群众3000多名。

增收新渠道 致富新起点

按照 “返岗就业100%,就近就业100%,易地搬迁有劳动家庭一户一人就业100%”三个“百分之百”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群众就业创业,进一步激发搬迁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不受疫情影响。

通过经常入户调研和开“坝坝会”“龙门阵会”等各种方式了解搬迁户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等信息,建立相关台账,按照搬迁群众意愿安排参加技能培训,帮助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先后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厨师、家政、手工艺等就业技能培训30余场,培训群众2000余人次,开展集中招聘会10余场次。同时采取 “扶上马,送一程”方式,积极帮扶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定住”目标,充分发挥印江巨泰鞋业和民兴制衣有限公司带来的就业优势,引导辖区企业为搬迁户提供对口的就业岗位。

截至目前,仅巨泰鞋业和民兴制衣有限公司为搬迁群众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

拓宽新路径 展示新担当

“叔叔,大学生‘圆梦贷’最高可贷1万元,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后3年内。”

“阿姨,印江‘习水豆腐皮’火锅店招聘服务员,我们这里有具体的联系电话......”

为了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实现搬迁群众生活幸福美满,印江自治县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合创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品牌。

以“N+1联帮联扶”工作机制推进创建格局,健全组织、凝聚团员、联系青年、服务群众等,切实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

党组织“1+1”联帮联扶。峨岭街道坪兴寨村党支部与兴民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充分发挥联建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将先进的党建工作经验、集体经济管理经验和优质资源引入兴民社区,开展形式各样的支部联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兴民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公司“1+1”联帮联扶。苏州文鼎集团与兴民社区内777劳务公司结对。抓住印江与苏州对口帮扶机遇,引进文鼎集团先进运营、管理经验,搭建企业沟通桥梁,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提供就业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渠道,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截止目前,共走访安置点家庭2260户,发放宣传资料3186份,累计服务群众6276人次,为搭“五桥”、建“五家”,实现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启新模式 打造新家园

为解决搬迁群众办事难等实际问题,印江自治县兴民社区安置点设立移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办事窗口,为搬迁群众代缴水电费等,同时负责搬迁群众水电维修、子女入学转学、就业就医等服务。

通过“社区公益团体+周边学校社团+志愿队”的模式,定期在安置点开展进社区献爱心、关爱留守儿童、为妇女儿童义诊、爱心捐赠等暖心活动,切实让妇女、儿童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建立“文明储蓄所”,工青妇干部带头捐赠衣物,倡导大家捐赠自家闲置物品。 据统计,目前印江自治县在各社区安置点共开展志愿活动192次,326名群众积极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

培养新意识 融入新生活

意识培养,让搬迁群众新起来。印江自治县坚持狠抓安置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导搬迁群众带头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共创社区融合新文化。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个注重”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培养的重要精神,在安置点宣传“ 好家风、好家训”传承活动,开展“五好家庭评比”、“文明家庭评选”、“最美创业青年”等评选活动,营造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关爱帮扶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全县8个安置点召开搬迁群众院坝会50余次,面对面宣传政策2000余人次;开展文体活动13次,市民意识培训37场,受益搬迁群众2000多人。(袁胜波)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