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沿河:闻令而动 全力抓紧抓实挂牌督战

2020年05月02日20:1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沿河自治县官舟镇马脑坝区内黄龙村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里,村民们在大棚里培育辣椒苗。张洪权 摄
沿河自治县官舟镇马脑坝区内黄龙村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里,村民们在大棚里培育辣椒苗。张洪权 摄

三月惊蛰,万物复苏。

沿河自治县的田间地头,许多农民正忙碌着地劳作,翻地、播种、覆膜、搭棚;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马力全开,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碌不停的画面,随处可见。

不久前,“挂牌督战”的集结号吹响,沿河自治县闻令而动,全力抓紧抓实挂牌督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各项工作,集中火力、尽锐出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下足“绣花”功,推进脱贫攻坚。沿河自治县精准制定到村到户督战方案,对全县22个乡镇(街道)、432个有剩余贫困人口的村和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挂牌督战,确保上半年所有剩余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22个未出列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整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力拔穷根。旌旗猎猎,战鼓雷鸣。全县脱贫攻坚总攻战已经全面打响,产业扶贫承载着希望和重任,长风破浪,阔步前行。

农业根基稳 发展底气足

雨后薄雾,依山飘渺,临高俯瞰,千余亩茶园,层层叠叠,满目滴翠。连日来,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的“白叶一号”茶叶基地里,群众们戴着口罩辛勤劳作,给这座茶山增添了不少活力。

忙碌中,村民廖廷香与同伴石开霞聊起家常。

“以前种红苕和苞谷,又累又不挣钱,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每天收入80元,去年以来收入6000多元呢。”

“是啊,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我家4口人去年就脱贫了。”……没有这个茶叶基地前,村民每年就靠在家种植传统农业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2018年,第一株“白叶一号”茶苗落户该村以来,他们就一直在基地上务工,每年收入达万元以上。

锁定目标,加油干。该镇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规模种植。如今,在志强、金山等8个村发展了茶产业8500亩,其中“白叶一号”茶叶已发展到5000亩,可带动该镇7000多名群众增收。

不仅如此,该县采取县领导挂牌督战和长短结合的方式,在推进白茶基地建设的同时,抓好辣椒、酒用高粱等“短平快”扶贫产业,并通过“村社合一”“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将发展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居,实现了“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的目标。

大好时光里,一幅“春耕复工图”越铺越广。

在该县官舟镇马脑坝区内黄龙村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里,80多名群众有的在大棚内培育辣椒苗,有的在羊肚菌基地采摘、除草,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一直在广州打工,回来遇到疫情,暂时也不想出去,来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左右的收入,还不错。”黄龙村村民张小燕乐呵呵地说。

据中国电信铜仁分公司下派到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冯爱军介绍,目前,该园区内,除了辣椒育苗、羊肚菌外,还种植了金银草500亩、油菜70亩、大棚西瓜50亩,为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增收提供了保障。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近两年来,该县严格按照“八要素”和“六个转变”要求,做强生态茶、空心李、白山羊等特色产业,狠抓12个坝区建设,力争坝区平均亩产值达8500元以上。

“必须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的实践导向。”沿河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肖彦说,我们要充分发挥坝区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种植“订单农业”,推动“沿货出山”,让每一个贫困户看到脱贫希望,都能笑起来。

干群同心 其利断金

暖阳洒下,阴霾渐散。来到该县沙子街道沙子社区的空心李果园,果农们戴着口罩,正在对果树进行产前管护、剪枝、松土……

黎应玲是众多管护人员的其中一员。她家有8亩果园,每年可收入20余万元,自家能过上好日子,全靠这几亩地。

“他来我家很多次了,生怕我们因为疫情防控耽误农时。”黎应玲说。黎应玲口中的他,是沿河自治县人大代表、沙子街道沙子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继军。

这段时间,周继军每天往返办公室与地头,他不仅带领果农有序恢复生产,还亲自参与果树的剪枝等工作。

“当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没有放弃生产,正组织老百姓对空心李进行修枝、施肥等。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努力把损失补回来。”周继军说。

这场疫情“黑天鹅”,让本来就十分紧迫的时间变得更加紧迫。

同样,中寨镇中寨村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田秀珍,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带领群众科学有序地复工复产。

在疫情防控期间,她通过电话、微信等远程方式,反复提醒100余家牛羊养殖户注意疫情严峻性,时刻观察人及牛羊健康状态,并叮嘱村民就地储备牛羊饲料,做好应急等相关工作。

当前正值金银草育苗时节,田秀珍带领周边村民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加大了对金银草的育苗工作。同时,她还和大家在养殖场周边石漠化地带进行植树,对公路开挖排水沟等,科学有序的进行复工复产。

“我们按照80元至120元一天不等的劳务费付给务工人员,在春耕期间,共付出工资2.1万元,用工200余人次。”田秀珍说。

干群同心,其利断金。近年来,为了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该县通过土地流转推动农业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这两天,在思渠镇蛟龙村,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正紧锣密鼓开展。蛟龙村党支部书记崔永滔说,村里有40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土地翻耕正在开展。“预计今年发展250亩辣椒,要让石旮旯地里开出‘致富花’”。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该县广大党员干部怀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着信念,锚定难处、干在实处,他们始终坚信,只要志比金坚,沿河未来会更加美好,群众日子也会更加红火。

“留雁”“送雁” 激活复工复产

抢时间、补损失,当开风气之先。沿河经济开发区一边抓好疫情防控,一边吹响企业复工复产“集结号”。

恒泰源服装有限公司里,“哒哒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全副武装”在车间生产流水线上紧张作业。

“我们是2月21日开始复工复产的,目前到岗人员有100多人,最近还有陆续返岗人员,已接任务订单完成量将达到80%。”恒泰源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付芬表示。

在做好复工复产的同时,每天早晚对厂房车间进行消毒,对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坚决做到生产、防疫两不误。

工人付红兰坐在针车前“飞针走线”,忙着赶制服装。若在往年,大年初三之后,她便会坐上南下的客车,去往广州打工。可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节后的出行计划,只能“宅”在家里,无所事事。

“留雁行动”成为了破题之举。不仅有效解决当前群众因疫情“出不去”的现实之困,也让群众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付红兰说:“我家就住在服装厂附近,‘留雁行动’贴心又暖心,在家门口挣钱,挺好。”

“留雁”与“送雁”兼顾,激活复工复产“一盘棋”。2月24日早上,沿河自治县启动2020年“抗疫保畅?送雁行动”,开通专线班车送144名农民工至广东、上海返岗复工。

在沿河客运站,工作人员正详细登记乘客的身份信息,同时对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准备了消毒的药水、工具,在运输途中定时消毒,确保将农民工安全送到目的地。

该县甘溪镇茶园村农民工赵榜友去年一直在广东佛山一家电子厂务工,一星期前公司已复工,由于沿河至广东佛山的客车还没有恢复运行,他无法返岗。

得知“送雁行动”消息后,赵榜友一大早带着行李赶往车站,通过健康检测、办理手续等流程,坐上了沿河至广东的客车。

“政府开通这种‘点对点’专车出行,让我们外出打工更加安全方便了。”赵榜友高兴地说。

此次沿河自治县“送雁行动”共有6辆专线班车,分别开往广东、上海方向,接下来每天都将有专列前往各地,直至将有意向外出务工的人员输送完毕。

沿河自治县人力资源和保障局党组党组书记、局长罗时辉表示,要坚持“留雁”与“送雁”兼顾的原则,“送出去”有序有力,“留下来”有岗有业,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沿河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