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县养牛村:“微服务”架起干群连心桥

2020年04月17日11:4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年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牛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创建村级微信公众号、建立村民小组微信群、悬挂自然寨二维码等“微服务”平台,让村民通过手指一点便能获取想要的信息和帮助,“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全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明显增强。

一组一“群”,将民心“聚起来”

“疫情还没结束,全村红事全部顺延,白事一切从简且不超过五天。”“有需要坐政府免费包车去台州、瑞安打工的抓紧时间报名。”打开养牛村第一书记吴仲理的手机微信,标注着各村民组名称的微信群不时有村干部、驻村干部发出消息,而各条信息的后面,总是一连串群众的积极响应。

疫情发生以来,为减少直接接触,便于宣传疫情防控相关事宜,跟踪了解村民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等,养牛村驻村干部们为9个村民组分别建起了微信群。经宣传动员,全村共560人先后加入群聊。

除了利用微信群发布通知、宣传政策以外,群众还可以将农产品滞销等困难问题反映到群里,由干部统一帮助协调解决。疫情期间,村“两委”及驻村工作组共帮助群众销售土鸡蛋、土鸡等大量农产品。“感谢村里的这些干部们,我才在群里提到我家的鸡蛋卖不出去,他们就联系人上门来收购了。”贴心的服务,让养殖户冯忠芬感激不已。“干部们大事小事都在群里吼一声,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大家有问题也可以直接@干部,他们也都是有问必答,真是太省事了。”村民胡友平说。疫情以来,微信群逐渐成为养牛村干部倾听民声、群众反映问题的主要渠道,架起了干群间的连心桥,受到群众的点赞和欢迎。

一村一“号”,把形象“树起来”

“吴书记,你们发在咱们村微信公众号里的这个贷款,请问我能贷吗?”在养牛村办公活动场所,贫困户何正荣指着手机里的内容问吴仲理。“何叔,这个叫‘特惠贷’,是县农商行专门为贫困户推出的一款小额信贷产品,用来支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你是建档立卡户,可以贷。”吴仲理耐心地解释道。

因村务公开栏可公开的范围有限,光靠几个干部宣传,覆盖面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去年4月,第一书记吴仲理就抓住来自同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中心驻村干部汪灿熟悉网络信息化工作的专长,谋划着创建属于养牛村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让这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通过互联网实现与外界互联互通。

有了专业的“技术顾问”做支撑,驻村工作组很快启动“微养牛”平台创建。在汪灿及驻村干部们的精心管理下,该公众号每周至少发布2次推文,开办了“村动态”“村党务”“脱贫攻坚小故事”“政策解读”等动态栏目,逐渐发展成为集信息公开、政策宣传、科普知识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一年来共发布各类推文信息340条,关注人数从最开始的十几人增加到479人。而“微养牛”也默默发挥作用,成为村民掌握信息政策的重要来源,也成为一张养牛村干部队伍树立好形象,展现好作风的“亮丽名片”。

一寨一“码”,让农村“洋起来”

当下,二维码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为了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养牛村的知名度,养牛村驻村工作组这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干部队伍又开始琢磨着如何将二维码带到农村,方便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通过二维码寄托思乡之情。因此,工作组在为各自然寨设立指路牌的过程中,同步制作二维码的想法油然而生。

走进村里的8个自然村寨路口,方正的指路牌上都会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通过扫码,便能轻松获取全村和该自然寨的情况介绍,以及脱贫攻坚网格员、责任村干部等基本信息。当下,不仅全村有了微信公众号,就连分布在各个山旮旯里头的寨子也有了自己的“数字名片”,无论是本地村民还是外来人员,都可以直接通过扫码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养牛村也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二维码网红村”。

“真的太洋气了,扫码这种只有城市才有的服务方式,想不到我们村也有,让我们在外面打工也有了‘炫耀’的资本。”今年从浙江务工返乡的村民何靖激动地说。

随着“微服务”工作不断辐射,在“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下,养牛村驻村工作组还主动帮助村内“关岭牛”养殖龙头企业贵州博新牧业有限公司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利用“微养牛”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博新公司养牛实现互联网宣传、销售等功能,不断发展壮大“关岭牛”养殖规模与扶贫成效,提升“关岭牛”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带动53户贫困户参与“关岭牛”养殖及饲草种植,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牛村”。(何淼)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