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破局 产业摘帽 基建提升

岑巩统口村:“三剂良方”力促空壳村完美“蜕变”

2020年04月08日15:4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岑巩县统口村始终围绕脱贫攻坚的难点、痛点,开出“强党建、兴产业、抓基建”三剂良方,啃下“硬骨头”,攻克“决战点”,让经因干旱而在黔东南州“出名”的“空壳村”变身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强党建破局“空壳村”

统口村位于岑巩县大有镇北部,辖9个村民组,共315户1261人,国土面积19077亩,耕地面积2901亩。2012年底,全村1164人有559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高达48.02%。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面对全村脱贫攻坚的困难局面,统口村坚持“党支部+”的工作思路,从抓自身建设入手,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党员学习计划和党员议事制度,并提出“两年引水、三年修路、五年兴产业” 的发展规划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

2013年,随着上游塘家龙水库的整治,统口村局部实现了灌溉,村“两委”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产业发展思路,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聘请县级农业、扶贫、科技等相关部门专家定期开展蹲点服务,现场传授群众各种养殖、种植技能,先后发展辣椒500余亩、香菇60多万棒,探索形成“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1+4”产业发展模式,帮助群众解决在发展产业中的自筹资金困难和分担市场风险问题,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兴产业 摘掉“贫穷帽”

“自从村里发展菌草种植后,我们不仅有了工资,还有土地租金,加上自己种点菌草,经济收入比以前好了很多,村里很多人都修了新房,买起了车,我在基地里务工,一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统口村老屋组胡世海高兴地说。

“统口田大丘,土大丘,三年两不收”,这是10多年前,统口村由于干旱村民生产生活艰难的真实写照。2016年,从干旱地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这一实情出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贵州华农草业集团落户岑巩,并在统口村投资开发了黔东南岑巩县草畜菌业现代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2016年以来,贵州华农草业集团在统口村支付土地租金、劳务费用工资、回购华农菌草、种苗培育等经费150余万元,使统口村户均增收4800元左右,管理牧草的63户户均增收3200元,负责管理草种种苗的110户,公司回购后,每亩创收6200元左右,全村106户355人脱贫,同年圆满完成贫困村出列任务。

截止目前,累计发放牧草产业劳务支出、土地流转、牧草回购资金1197万元,涉及全村221户861人,成为全省华农菌草草种培育基地。在华农集团的带动下,统口村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菌草种植和肉牛养殖如火如荼,传统中药材和烤烟种植方心未艾, 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一条产业兴旺的致富新路。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50元,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5万元。村党支部2019年7月先后荣获省、州、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抓基建 提升“幸福感”

“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去哪里都不方便,现在好了,路都通到家门口,路灯也有了,村里还给我们改了厕所、厨房,坎了院坝,环境卫生越来越干净,生活越过越好了。”谈到村里的变化,统口村贫困户胡世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村党支部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主动服务民生工程,踊跃参与民生工程,大力推动民生工程。

目前,全村实施硬化通村公路14公里,硬化寨组道路9200余米,硬化庭院300户,实施“改水、改厕、改圈”201户。投入资金80万元,新建联栋大棚5个,简易插地大棚30个,喷灌系统180亩;投入资金320万元,建成通乡(村)公路4.2公里;投入资金110万元,完善机耕道1.7公里;投入资金12万元,新修排洪渠3.2公里;投入资金114万元,完成美丽乡村改造新修路灯320盏,完成庭院硬化6万平方米,完成串户路硬化7.2公里;投入资金195万元,完成村级接待中心建设,全村农业基础不断完善。(万再祥)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