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五个三”抓实“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2020年04月01日09:0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为孩子们赠送书籍。陈曜 摄
为孩子们赠送书籍。陈曜 摄

为确保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贵州省江口县围绕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采取“五个三”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新市民·追梦桥” 工程,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开展三场活动,创建奋进之家。一是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活动。依托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和妇女之家等宣讲阵地,及时准确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到搬迁群众中去。现已开展宣讲100余场次,惠及搬迁群众万余人。二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围绕妇女、劳动、青年、儿童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感恩教育宣传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通过支部联建和干部帮扶,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四个讲清楚”活动,引领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目前,全县各安置点开展感恩教育48场次,教育安置点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100余支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面向孤寡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暖心服务210场次。积极开展春节送春联、元宵节送汤圆、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送月饼、重阳节敬老孝老等20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安置点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累计为搬迁群众募捐衣物4次2500余件、轮椅14架、米油100份。

搭建三个平台,创建幸福之家。一是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健全和完善对易地搬迁群众实施的培训资源优先满足、新增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优先推荐、搬迁安置门面优先让利、城市服务产业优先扶持、创业政策优先支持“六个优先”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180个,开展“雨露计划·三女培育”培训6期329人次,带动创业就业110人,联合输送务工人员400余人。二是搭建人才服务平台。统筹建立安置点“人才工匠库”,分门别类建档,统一管理、跟踪服务,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技术交流和素质提升等活动。充分利用民族工艺、民间传统技艺推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创业就业、成为致富能手。现已储备人才工匠150余人,服务产业项目15个。三是搭建致富产业平台。采取“扶贫车间+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引导和推荐青年企业家、妇女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在安置点开办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和锦绣坊,发展民族刺绣、服装、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先后引进眼镜厂、刀片厂、纸厂、花夹厂、鞋厂等6家企业落户安置点,带动500余名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三项行动,创建温暖之家。一是实施点亮微心愿行动。多形式多渠道收集安置点留守儿童的微心愿,并分类建立微心愿圆梦清单,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自愿献爱心,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并实行按月督促、季度公告,每月沟通联系每季度公告微心愿圆梦清单。累计完成搬迁群众微心愿300余个、开展爱心帮扶800余次。二是实施健康义诊行动。按照季度和公益日开展健康义诊、青少年视力矫正、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常规体检进安置点等公益活动,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初步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切实提升安置点群众健康水平。累计开展医疗义诊健康服务120场次。三是实施爱心陪伴行动。推行“1对1、1对N”爱心陪伴模式,整合帮扶责任人和志愿服务队做好暑期少年儿童和老人陪伴行动,适时开展少年儿童美术、书法、音乐、棋艺等培训及老年人娱乐活动、文体活动等,切实提升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累计举办集体生日会7场,开展各类活动培训50场次。

建立三套机制,创建和谐之家。一是建立维权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机制,畅通安置点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权益侵害诉求渠道,尤其是在外出务工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专门聘请专职律师常年提供法律救助。通过微信平台、门户网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推送法律法规知识100余期,发放宣传资料、手册8000余份。二是建立心理疏导机制。构建安置点“线上+线下”心理服务平台,在线上组织心理辅导专家,通过微信和QQ视频等方式开展情绪疏导、感情引导、心理辅导工作。线下则通过走访和面对面形式,与搬迁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情感交流,帮助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减轻压力。三是建立纠纷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整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及工青妇调解的力量,对搬迁点存在的矛盾纠纷和隐患苗头进行集中排查化解,努力把安置点居民诉求、稳定隐患解决调处在萌芽状态。成功调解劳动争议、邻里纠纷、小额债务等矛盾100件次。

树立三种导向,创建文明之家。一是树立健康生活导向。通过培训、座谈等方式,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职工、青年、妇女带头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适时开展城镇生产生活适应性教育,帮助群众掌握城市基本生活技能,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目前,全县各安置点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二是树立互助友爱导向。由所在村(社区)引导组织搬迁群众自发开展广场舞、健身舞、球类、拔河等文体活动,切实增强搬迁群众之间的感情。建立健全互帮互助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孝老爱亲、友善邻里”互帮互助服务活动,全县各安置点逐步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邻里关系。现已开展各类文体及互帮互助活动170场次。三是树立典型标杆导向。大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江口榜样”评选活动、“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为主题的劳模下基层宣讲活动等,积极开展奋进好青年、和谐好家庭、孝顺好儿媳、文明好孩子等年度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累计申报全市“最美家庭”5户,全市“文明家庭”5户,全市“最美孝心少年”1个,评选县级“平安家庭”示范户20户,评选“江口榜样”年度人物7名。(陈曜)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