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六年攻坚破桎梏 今朝扶风腾九霄

2020年03月11日13:0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攻坚干部深入一线
攻坚干部深入一线

这是一个令18万荔波人振奋的消息。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24个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县(区)名单,荔波县名列其中,正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撕掉了千百年贫困的标签。

荔波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月亮山和瑶山是全省深度贫困地区“三山”中的“两山”,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04户59587人,共有51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3个),贫困发生率为37.76%。

六年扶贫,荔波聚焦深度贫困堡垒,统筹运用特色种养业、旅游、金融等扶贫措施,精准滴灌、靶向施策,补短板强弱项,攻克贫困“硬骨头”,常态化开展“户户过堂、村村过关”,做到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

六年攻坚,荔波累计统筹投入脱贫攻坚资金87.24亿元,全县94个行政村1288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连通串户路、家家用上自来水、户户接通小康电、人人住上安全房、脱贫产业家家有、乡村环境处处美”,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年鏖战,荔波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实施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相融合,贫困群众乘上“旅游车”、吃上“旅游饭”,旅游产业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

六年搏击,荔波先后4批次选派2688名优秀干部下沉脱贫攻坚一线,以忠诚、勇敢、担当和执着的为民情怀,书写出壮丽的脱贫篇章,践行着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的“幸福指数”。2019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六年的攻坚历程,荔波做到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打破贫困的桎梏,使脱贫攻坚成果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强化组织抓统揽 尽锐出战齐攻坚

健全攻坚体系。坚持“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在县级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在8个乡(镇、街道)成立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任“战区指挥长”的八个战区指挥部,在94个村成立县级领导干部任“前线指挥长”的前线指挥部,构建“1+8+94”县乡村三级指挥体系。

派强“攻坚队”。选派的县乡村2688名干部全脱产分派到全县1340个网格参与脱贫攻坚,并挑选94名责任心强、基层经验丰富的科级干部任各村攻坚队长,实现优中选优、因村派人、尽锐出战。

落实攻坚保障。落实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生活、交通、通讯等各类补贴1206万元。出台《荔波县关于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一线干部关怀激励约束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通知》等政策。六年来,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468人,占提拔总数的73.5%;从脱贫攻坚一线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中定向招录(聘)公务员11人、事业岗位14人。

建强基层组织。为每个村选聘1名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助理,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推进“村社合一”,全县9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金,统筹扶贫项目贴息资金,发放“党带富”低息贷款,加大创业党员扶持力度,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六年来,全县农村党员申请创业贷款金额达6775.9万元,发放贷款贴息115.41万元。

激活社会力量。组建文学创作、文艺演出、书画、摄影4支“山地文艺轻骑兵”,多形式投入文军扶贫2000余人次;建成国际艺术村、瑶山瑶族写生部落等基地,吸引国内外100余名艺术家到荔波创立工作室,接待省内外39所院校师生到荔波研学游达2.3万人次,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000余人,累计为群众带来增收3000余万元;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百企帮千户”行动,近年来,结对帮扶的民营企业和商(协)会达141家,帮扶资金4360余万元,覆盖94个村,惠及贫困人口19465人次;发挥群团部门的组织动员优势,倡导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助力扶贫,动员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款捐物2466万余元,开展志愿服务8600余人次。

紧盯目标强推进 聚焦重点展作为

坚持以资金筹措为“支撑”。采取“上争、外引、内聚”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各类扶贫资金87.24亿元,全力推进产业、水电路讯、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政救助、医疗等民生保障事业。

找准资金投向。将扶贫资金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向贫困户聚焦,其中,交通建设44.83亿元、移民安置12.7亿元、教育基建5.62亿元、产业发展4.76亿元、水利建设4.72亿元、民政资金3.9亿元、医疗保障3.51亿元、通讯建设3.43亿元、电力建设2.1亿元、住房保障1.67亿元。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线”。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精准布局扶贫产业,全县发展桑园3.7万亩、精品水果13万亩、青梅2.5万亩、仿野生铁皮石斛0.69万亩、蔬菜12.51万亩、生态牛存栏4.5万头、生态禽存栏90.1万羽;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思路,创新“国有平台公司+民营企业+银行”SPV模式,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累计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46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91家,创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7个,建成农业示范基地45个,贫困群众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坚持“建好品牌”提效能,建立荔波世界遗产地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培育“瑶山鸡”“荔波蜜柚”“养珍谷石斛”等知名品牌。全县获“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合作社34家,无公害产地认证86个,订单销售蚕茧、水果、蔬菜、食用菌、生态禽畜等特色产品累计9924万元,带动3391名贫困群众增收。

抓好旅游带动扶贫。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旅游带动9630名贫困群众受益增收。建成1个5A级和遍布全县的9个3A级景区集群,吸纳、辐射、带动景区周边贫困群众从事服务工作,解决17129人就近就地创业就业;用活古村落、民族村寨等资源,推进7个特色旅游小镇和100个旅游村寨建设,成功打造寨票、水浦、洪江等9个精品民宿和艺术家村落以及大土、懂蒙、联山等13个乡村旅游景点,发展宾馆酒店250余家、乡村客栈农家乐360多家,乡村旅游带动9417人就业增收。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86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31个,研发旅游商品612种,旅游商品销售带动13105人增收,休闲农业直接从业人员达3500人。

抓好绿色生态扶贫。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经济。六年来,完成退耕还林2.68万亩,兑现奖补资金3361.41万元,带动17663名贫困人口受益;完成营造林60.47万亩,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1.01亿元,覆盖贫困户9562户3.77万人;选聘3230名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人均年增收10000元,直接带动13412人稳定脱贫;完成20万亩特色商品林基地建设,建成2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50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400元。

坚持以基础设施为“根本”。深入实施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新建、改建县乡道、通村路、组组通288条1109公里,改造危桥20座及道路维修、安防工程等,实现村民小组100%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水泥路;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94个村饮水安全有保障,电力通讯网络全覆盖)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68个,实现94个村16.46万人饮水安全有保障。新建及改造电网线路575公里、配变386台,新增容量3.8万千伏安,实现电网工程全覆盖。新建通讯基站1067个,实现94个行政村光纤宽带、广电光纤和4G信号全覆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庭院硬化、污水处理、照明设施等“五化八工程”项目1461个,改厕16273户、改厨19884户、改圈3255户。

坚持以住房安全为“保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118户、老旧住房透风漏雨修缮686户,实现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建成县城、瑶山梦柳、甲良、佳荣等12个安置点,完成15303人搬迁入住。并在安置点规划建设了商场、建材市场、幼儿园、敬老院、卫生室、活动场所、治安室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借力商场、家居城、建材市场等载体,开发就业岗位。

坚持以民生福祉为“底线”。认真落实改薄工程,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学前教育困难儿童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中职)、普通高校“两助一免”和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资助等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0%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完成28个项目校点、86个单体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资助学生31.04万人次,兑现资助资金2.06亿,各学段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发生,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元;持续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贫困家庭医生签约率、重大病救治率、重点慢性病管理服务率均达100%。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成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8所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及79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农村群众医疗保障全覆盖。

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创业优惠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六年来,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702人次,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9796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48户7930.5万元,实现30725人就业增收。

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9亿元、特困供养资金(含孤儿)4031万元、医疗救助金3631万元、临时救助金2420万元,建成并投运养老机构5所,实现民政兜底救助全覆盖。

倾情帮扶聚合力,携手攻坚奔小康

中央定点帮扶促进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双赢”。2016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引进和投入帮扶资金3.37亿元,帮助培训党政干部、林业技术人员及群众2000余人次,协调落实增加重点生态工程,建立“国家林草局科技扶贫联系点”,与“国家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科技帮扶合作协议。

东西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2016年以来,荔波、广州白云区两地积极主动作为,成立东西部扶贫协作专班,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互访协作、互访交流机制,两地党政领导干部互访交流共47批478人次,率先在全省实施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两地互派专业技术人才221人次,引进广州名校长袁闽湘任荔波高级中学校长;引进广东粤盛生态有限公司等6家广东企业落户荔波,实际投资4.7亿元,白云区帮助转移荔波籍贫困劳动力482人到广东企业就业,发放就业扶贫专岗补贴294万元,解决55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白云区组织发动28个单位与荔波24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其中深度贫困村23个),发动白云区20所学校与荔波20所学校结对帮扶,10家医疗机构与荔波19家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广州市及白云区统筹帮扶资金1.32亿元(其中广东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资金1188.55万元),共实施项目67个,受益贫困人口23515人。

省州部门倾力帮扶显成效。2016年以来,省教育厅、黔南州委宣传部、黔南医专等部门下派驻荔挂职干部达33人,安排各类帮扶资金4.1亿元,相继实施了“春风行动”扶智荔波项目和“乡村教师培训整乡推进”项目;争取到帮扶资金800余万元,落实发展项目21个,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创造性地利用“活化干栏”,把朝阳镇洪江村由“空心村”变为“艺术村”。

阳春三月,荔波的山水之间,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城乡干部群众笑颜开在脸上、感恩刻在心中,对“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浸透在方方面面。这是久陷贫困泥潭中挣扎的人们追求梦想、顽强拼搏的伟大征程!(文/图:毛帝清)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