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以短养长”兴产业 让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2020年03月10日15:5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凯府村朗梅组种植黄精。姚瑶 摄
凯府村朗梅组种植黄精。姚瑶 摄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是保障老百姓稳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的关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贵州省岑巩县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之年。如何全力打好农村产业发展突围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岑巩县紧紧牵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立足“短期见效益、增收可持续”目标,在不断发展壮大长效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多管齐下的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短效特色产业,实现产产相融、管护双赢、一地多收,保障老百姓持续增收有渠道、稳定致富有门路。

“林+药”共荣 产业有了“双保险”

“ 排行和竖行都要间隔3米,一亩地要栽种75棵油茶....”

春暖花开季,油茶种植忙。近日,该县平庄镇后坪村的60亩太子参基地,在该镇林业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镇里的党员干部们带着生产工具齐上阵,带头在太子参基地套种油茶。

“太子参一年一收,但一亩太子参需投入成本6000元左右,平均每亩产太子参干品20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60元计算,每亩产值达1.2万元。”平庄镇分管负责人说,太子参是“短平快”产业,市场前景可观,但太子参投入成本较高,市场风险也较大。通过在太子参基地套种油茶能够起到以短养长、多产共融、以耕代抚的作用,为产业发展上好“双保险”,实现一份投入、双重收入,“在太子参基地套种油茶,可以减少油茶种植前期除草、施肥、松土等费用,且油茶种植七八年后进入丰产期,亩产值毛收入可达上万元,坐果后可连续采果80年以上,套种可实现以药养茶、药茶共荣,有效降低产业市场风险。”

为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率, 目前该镇在后坪村长坡黄精、太子参等中药材基地上套种油茶400亩,包东村地岳组黄精、太子参等中药材基地上套种水果脆红李和黄桃1200亩,让土地发挥更大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增长和经济增收的“双赢”。

“蚕桑+黑土豆”模式 “订单”更“定心”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趁着春晴,半个月前,该县天星乡毛坪村的蚕桑种植基地也迎来了“新伙伴”,孕育了新生机,二十几名工人正在蚕桑基地里忙活,起垄、打窝、下种、施肥,现场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

“这片蚕桑是2019年种下的,要到2022才进入丰产期,村合作社就把土地流转过来套种黑土豆,增加土地的收益。” 毛坪村合作社负责人蒲志佳一边指导工人科学栽种,一边招呼着笔者。

据了解, 黑土豆俗称“地下黑苹果”,可以生吃,果肉紫金发亮富含花青素,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保健益寿等功效,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机遇,目前,毛坪村共发展蚕桑421亩,如何利用好蚕桑产业发挥效益的“空档期”?省委讲师团派驻天星乡三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段刚没少花心思。

“我们三星村是由毛坪村、 野牛山村和民冲村合并而成的大村,为了弥补毛坪村蚕桑产业发展初期损失的土地收益,我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市场、精选品种、对接公司,最终以保底价每斤一块五的价格与贵阳一家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从公司引进了黑土豆套种在蚕桑基地里示范发展。” 段刚说。通过考察发现黑土豆在全省的种植面积较小,且主要种植地集中在黔西地区,而黑土豆由于品质佳、口感好,很受市场青睐,贵阳市场上的黑土豆零售价都是四五块钱一斤,“黑土豆生长周期短,储存期较长,种植2个多月后就能采收,采收后可储存2个月以上,亩产量2000斤以上,每亩创收3700元左右,‘订单’更‘定心’,蚕桑里套种黑土豆没问题。”

“我们试种的这50亩黑土豆,共吸纳了20余户就业, 共发放劳务费8000多元,帮助他们人均增收800余元。”蒲志佳说,村合作社带领群众尝试在蚕桑基地套种黑土豆,不仅可以增加土地收益,还可以使当地农户获得土地租金和劳务费双重收入 。

“我家的3亩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种植桑树,一年土地租金有1200元,现在我给村合作社种植黑土豆,一天也有80元的工钱。”村民杨政江以前一直在周边乡镇打零工,早出晚归难以兼顾家庭,他说,现在疫情期间,去外面打零工也不好找活干,现在家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在家里也能谋生了。

目前,天星全乡共种植蚕桑3400亩,该乡打算以毛坪村“蚕桑+黑土豆”套种为试点,待试种取得成功后,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乡发展“蚕桑+黑土豆”套种模式,发挥蚕桑林上、林间、林地的综合价值。

因地制宜:散户“茶+药”套种不愁销

打窝、定植、回土....,连日来,该县凯本镇凯府村朗梅组集中连片的180亩黄精基地一片繁忙,村民们正紧张有序地在黄精基地套种油茶。

“黄精耐阴,在黄精基地套种油茶可为黄精提供必要的遮荫条件,黄精基地也为油茶种植减少了成本开支、缓解了管理难题。”凯府村党支部书记杨政华说,目前全村共种植黄精200多亩,2019年已有100多亩进入采收期,平均亩产值达两万元以上,“油茶种植3年见效后,可连续采收几十年,“黄精+油茶”套种模式,可达到近期得利、长效获益、长期得林的良性增收效果。”

凯府村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林地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为该村野生油茶、野生黄精提供了很好的生长条件。 依托当地山水资源优势,凯府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黄精及油茶产业等发“生态财”。

年近60岁的村民藤召前,4年前,在村里的动员下,种植了50亩黄精,2019年,产业迎来了大丰收。

“去年我挖了3亩黄精卖,一共卖了6万多元,今年打算在黄精基地套种油茶,政府免费提供的油茶苗目前已种下去近40亩了。” 藤召前说,自己年纪大了,虽然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但选准了产业,用活了土地,农村土地不仅也能刨出金子,还同时照顾了家庭。

目前,全村共种植蚕桑300多亩,猕猴桃100多亩,今年,该村通过“黄精+油茶”套种模式完成油茶种植200余亩,计划完成油茶种植300亩。通过深耕土地资源,培育“绿富美”特色产业,村里18户人家成为了“产业农民”。“油茶和黄精这两种产业好管理、易储存,利于自主规避市场风险,散户种植也不担心销路。”杨政华说。

2019年,全县种植油茶3.2万亩,预计今年3月底完成新增种植面积2万亩。截止2020年2月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4142.9亩,其中太子参8354.4亩,黄精2441亩;桑蚕种植6128亩,预计4月底能达到7070亩。通过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相结合,常规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实现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结构优化,既让短效产业实现“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也打破了长效产业生长周期空缺,促进农业增效、生态增值、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周燕)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