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战“疫”攻坚两不误 人勤春早耕作忙

2020年02月18日13:5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组织群众种植茶树。杨文澜 摄
组织群众种植茶树。杨文澜 摄

初春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田间地头已然萌发出一片生机。近日,笔者走进黔西县中坪镇,看到疫情防控监测点的党旗迎风飘扬,显得格外鲜艳,一线党员干部们夜以继日地走村串户排查疫情。田间地头,干部群众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戴着口罩在忙着春耕生产。一边是疫情防控,一边是春耕生产,战“疫”攻坚两不误。

“大家不要挤在一起,分成几个组各栽一片。”在中坪镇证明村新规划的茶叶基地上,十多个村民戴着口罩正在栽种茶树,县烟草公司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张鹏边分发树苗边指挥着。

据张鹏介绍,证明村因坡耕地占比大,不适宜发展坝区产业,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该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走出了一条山地特色产业和观光农业相结合的路子,在“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的引领下,到2019年已陆续栽种茶树1200余亩。“今年再栽种100亩,所有的坡耕地就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既保护了生态又确保了群众增收。”张鹏胸有成竹地说,拿已投产的300多亩来算,每亩可采摘生茶叶200余斤,可制作成品茶叶40左右斤,每斤售价在400元左右,除去人工成本,每亩纯利润可达3至4千元,远远高于传统种植的收入,在保证群众增收的同时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与张鹏交谈得知,茶叶可在三年后开始投产,四年进入盛产期,投产后每亩可提供80左右人次的劳动岗位,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以及在基地务工的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洗坪村莲花白种植基地里,驻村干部王祝正带领着村民们采收莲花白,收割、搬运、装车……大家伙戴着口罩分头行动,忙得个不亦乐乎。

王祝刚从疫情防控监测点换下班来,立即骑着摩托车往基地赶,顾不上喘口气就一头扎进地里,和村民们一起采收。“抓紧时间干几个小时,下午6点还要去疫情防控监测点。”王祝说:“晚上站好岗,白天干好活,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抓好春耕生产,确保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两不误。”

时下,正是春耕生产时节,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洗坪村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对全村进行人员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同时通过“平台公司+村社一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洗坪村打造了镇级干部示范田,目前已采收4次,共收割莲花白2.6万余公斤,主要销往贵阳、昆明、深圳等城市,带动全村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

在吉丰村刺梨育苗基地上,更是一番春意盎然、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郁郁葱葱的刺梨苗一眼望不到边,黔白高速高架桥如两条玉带横空而过,在加上鳞次栉比修葺一新的民居,构成了一幅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农村景象。吉丰村刺梨育苗基地规模达600多亩,目前正是起苗移栽的时候,只见两台微型挖机在飞快的把刺梨苗连根刨起放在一边,10来个人分工有序地捡苗、捆扎、铡枝、码堆。

驻村干部庄太华是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他与几个戴着印有共产党员标志红袖套的乡村干部一起,分头带着群众忙碌着,虽然初春的气温还很低,可他们一个个都累得满头大汗,但为了抢抓时令,谁也顾不上休息。

“这几天因为要赶着起苗,我们几个白天就不去疫情防控监测点,等到晚上再去。”庄太华手拿卷尺,边示范边讲解刺梨苗铡枝的技术要领,头也顾不上抬地说。

庄太华告诉笔者,2019年,中坪镇通过招商引资,采取“政府引导、整合资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产业调整思路,引进毕节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吉丰坝区建成了600多亩的刺梨育苗基地,由吉丰村村社一体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基地建设以来,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实现了“双丰收”,切实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确保当地群众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谢远谋 杨文澜)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