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泽镇:疫情防控不松手 春耕备耕抓在手

2020年02月13日14:4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又到一年春耕时。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近日,笔者在汇川区团泽镇采访时,看到地处木杨村的五凤坝区呈现一幅同往年不一样的春耕图。

田间,但见30多个戴着口罩的村民,有的操作旋耕机犁地翻土,有的忙着掏箱起垄、施肥覆膜、栽种葱苗。两个穿着白大褂的乡村医生在地里来回巡视。

在田边设立的“务工人员疫情防控检测点”,放着一桶“暖心姜汤”和一个口罩回收箱。值班村医在这里按照“早晨上工、中午收工、午饭后上工、下午收工”四个时段为务工村民测量体温。检测点旁边,一台高音喇叭正不间断播放防疫知识。

看着这幅不一样的春耕图,笔者心中涌动起一股热流:在农村如此周密安排,何愁打不赢防疫、春耕两场战斗!

“为确保务工农民身体健康,我镇坚持防疫宣传进坝区,防疫人员到田间,不误农时,全力推动春耕备耕。”团泽镇党委书记、镇级坝长黄涛说。

初春,冷风阵阵。尽管疫情防控任务繁重,团泽农村却翻滚着热浪。

“现在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期,你来这里劳动,怕不怕。”笔者问正在忙着栽种葱苗的村民刘光容。

“不怕!”这位中年妇女回答得斩钉截铁。

“我们做活路都戴口罩,况且还有医生跟随,上工收工都要测量体温,早晚要消毒,有什么怕的嘛。”嘴里说着,刘光容仍忙个不停。

这位快言快语的农妇又补充一句:“误了一年春,10年理不伸。季节不等人,春耕生产是一点也耽搁不得的。”

带着口罩干农活?

这对生活在农村乡野的有些农民来说,想不通。

一个在田间劳作的聋哑妇女怎么也不戴口罩,村里的应急广播、志愿者的上门宣传都“不对路”,又没人懂哑语,怎么办?

木杨村党总支书记廖正元找来一次性外科口罩给她戴上。廖正元说:“我的话,她‘听’。”

原来,聋哑妇女丈夫患有精神病,长住精神病院,是廖正元帮她家办了农村低保,她记着这位廖书记的好。

转眼到了下工时分,务工村民陆续来到疫情防控检测点检测体温。

“你的体温是36.7。回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家里要多开窗通风。”村医田茂军不厌其烦叮嘱村民。

为大家测完体温后,村医余美松说:“虽然有疫情,但春耕生产决不能耽误。我们的责任就是在生产中把守防疫关,为村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生产现场,副镇长、镇级副坝长何光伟告诉记者,五凤坝区已流转土地725亩,全部栽种火葱、香葱,实施“农投公司+股经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订单种植。

年前,镇政府同广东一家公司签订合同,由对方免费提供种籽种苗,收获后,葱产品由对方包销。全年可种三季葱,亩产值可达1.5万元。

笔者屈指一算,725亩葱总产值高达1087.5万元。

“这就是一根葱成就大产业。”站在一旁的黄涛面露喜色。

团泽镇以5个坝区为重点,在春耕生产中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产业、市场农业、订单农业,提高每亩土地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眼下,春耕备耕工作已全面铺开。

笔者桌上一份资料显示,团泽镇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春耕,全镇划分11个战区、287个网格。在防疫上严格落实“五化五到位”工作要求,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对从湖北返乡的150余名农民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严格管控,还组建“爱心车队”为村民提供代购等服务。

在立志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的同时,团泽镇、村两级抓紧春耕备耕,集中采购备齐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和水稻、辣椒、蔬菜等种籽,共计500余吨。

据了解,在疫情发生前,团泽镇就对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了早安排、早部署,严格执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2月10日,该镇全面启动调减低效作物面积800亩、增种辣椒2万亩、蔬菜2.4万亩、有机高粱1500亩等春耕备耕工作,精准运用“加减法”,有序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到防疫和春耕两不误”——春耕现场的这条标语,诠释着团泽镇奏响今春农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梁露雯 陆云峰)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