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育科创中心建设 打造黔北文化高地

——代表委员话科教文化事业发展

2020年01月08日10:56  
 

遵义市文化小学升旗仪式 (记者 吴凡 摄)

市政协书画院开展送书画进校园活动 (记者 王鸿 摄)

正安县东山村的小学生在遵义市科技馆内感受科技的魅力。(记者 王鸿 摄)

文化志愿者(左一)在市文化馆教孩子们学吉他(记者 吴凡 摄)

推进办学条件建设促平衡,农村学校同样拥有标准的化学实验室。(市教育局提供)

市人大代表

遵义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 杨友昌

以“长征课堂”为抓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以长征精神为突破口,通过打造‘长征课堂’,让红色基因在校园落地生根,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到了具体抓手。”杨友昌说道。

杨友昌介绍,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遵义师院始终注重并坚持红色文化育人。2016年起,该校开始开设了公选课《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专题》,为让更多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现已将《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专题》更名为《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确定为全院学生的通识必修课,作为落实红色文化育人“十个一”工程的主要载体。目前,该课程已成为省级一流建设课程,并引发中央及省市媒体报道及教育部的关注。

杨友昌表示,“去年,我校有10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为我们下一步纵深推动‘长征课堂’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市内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我倍感鼓舞。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红色文化育人‘十个一’工程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一条把长征文化融入‘三全育人’工作的新路径。”

杨友昌说:“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也让我感到振奋无比。遵义是红色文化圣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遵义师范学院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有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红色经典教育艺术示范基地以及全国思政课改革‘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高校的优势,我们热切希望以此为契机,将我校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中,为遵义市推进全国著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贡献力量。”

市人大代表

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教师 姜何君

全心投入到教育兴市、教育强市新征程中

“聆听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后,我很受鼓舞,为遵义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高兴。这些年来,遵义对外影响力、美誉度不断增强,作为遵义人,理应感到骄傲和自豪。尤其是一年来,遵义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好成绩,城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姜何君说道。

“我们学校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市人大多次组织代表到教育系统开展视察调研,听取基层意见,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影响教育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使我们信心满满。”细数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姜何君感触很深。

2020年是我市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强市的重要内容。“《政府工作报告》对2020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围绕教育如何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意见,为我市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指明了方向,非常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姜何君说:“在市政府明年要完成的十件民生实事中,第一项、第二项都涉及到教育发展,可以感受到我们朝着教育兴市、教育强市的目标奋进。我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深感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会后,我把这次会议的精神汇报好、传达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在新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抓好试点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市人大代表

正安八中高级教师 李诗瑜

促进校园足球健康发展 提升体育教育质量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我的感触非常深,遵义的教育事业尤其是体育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体育教师,我在倍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今后定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一丝不苟地完成好自己的使命职责,为遵义体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李诗瑜说道。

“去年,我培训的学生中有三名获得了全国性体育比赛冠军,我非常欣慰和自豪。这些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日益得到重视,获得全国性比赛冠军的人次越来越多,校园足球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针对校园足球教学和运动人才的培养步伐也明显加快。”李诗瑜表示,如今,政府对基础教育领域政策倾斜力度更大,使基层教师能够安心留在岗位上开展教育工作。“我们在享受政策优惠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既然选择做教育,就要甘于奉献,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我们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地方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为遵义建设教育科创中心贡献力量。”

“我一直关注校园足球的发展情况,总体而言,遵义校园足球事业发展很快,但基础仍有待进一步夯实,因为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尤其是家长和社会对体育及足球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观念有待转变。”李诗瑜建议,政府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加快足球普及、教学培训、人才选拔等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体育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校园足球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体育教育的质量。

市政协委员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罗永赋

尽快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将贵州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而遵义作为长征路上的重要节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红色资源天赋异禀,是我省乃至全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区。”罗永赋说道。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战略决策,涉及范围包括贵州在内的15个省(区、市),建设完成后,必将对遵义乃至贵州、全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按照中央部署,2021年底前要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遵义应当尽快启动规划建设,超前谋划、高位推动、创新方法、完善机制,确保如期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罗永赋说。

罗永赋建议,在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过程中,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抢抓先机、明确重点,坚持保护性开发利用,按照“一区(遵义会议核心区)一带(四渡赤水体验带)多点(土城、茅台、娄山关、丙安、苟坝、回龙场等若干重要长征历史事件节点)”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掘遵义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依托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尽快谋划一批国家层面的重点项目,尽快组织实施,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为遵义、为贵州、为全国增添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市政协委员

新蒲新区十三小学校长 刘轶

加快基础教育发展 鼓励教育创新

“从学校发展趋势看,在解决教育平等问题的基础上,差异化、个性化将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促使学校深刻变革。”刘轶说,市委、市政府始终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高瞻远瞩提出打造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建设教育科创中心,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倍受鼓舞。

刘轶说:“就目前而言,新蒲新区基础教育底子还比较薄弱,教育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对此,她在“两会”上建议:应加大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新建一批品质高、影响广、效应好的学校,在全面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以及不增加更多预算资金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新蒲新区新建一所“3.0学校”作为试点,为我市建设教育科创中心探索发展新路径。

刘轶表示,这一想法产生于去年10月,她随遵义教育代表团赴北京市海淀区有关学校考察,对中关村三小新校区的学校建设、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家校共育等方面进行了解后,看到了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感触深刻。她说:“传统的教室是封闭式的,但中关村三小新校区在建筑与空间设计上进行了创新,随时可见学生的互动交流空间,多形态的空间布局让各类学习资源得以共享,让学校成为充满生长机会的博物馆,而教学组织形态的多样性,则为团队形成合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小学基础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启蒙阶段,将会影响孩子一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政府加大对小学基础教育的政策倾斜力度,鼓励教育创新,推广开放式办学理念,让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紧密结合,从而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在长远上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完美融合。”刘轶说道。

市政协委员

南方白酒中等专业学校(南方科技技工学校)校长 桂光辉

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落实落细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破除‘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豆芽科教育’的思维壁垒,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导入教学中,推动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健康蓬勃发展。”“两会”上,桂光辉带来了他的提案《关于促进黔川渝结合部教育科创中心建设成立贵州最大青少年创新发明教育基地的建议》。

“去年,在第七届澳门国际创新发明会展上,我校发明获得13枚国际奖牌,被组委会评为‘中国乡村职业教育创新的国际代表’。事实证明,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旦被打开,将更大地激发他们创新创意的兴趣,促进他们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当前遵义正围绕‘一地一市’战略目标,推进教育科创中心建设,我建议以职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为主要着力点,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教育打造成为遵义教育科创中心建设的亮点工程。”桂光辉说道。

桂光辉建议,由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科技部门围绕“一地一市”和打造教育科创中心的现实需要,邀请知名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制定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规划,将全市青少年创新教育基地建设、师资培养、青少年创新成果转换、青少年创新教育和升学评估等纳入规划,并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抓落实。盘活大中专院校教育资源,将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列入必修课,重点促进一批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发明教育建设工作。促进全省最大青少年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全市青少年到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学习和实践,促进全市创新发明教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前列,为遵义建设非省会教育强市和教育科创中心建设做贡献。(刘伊霜)

来源:遵义日报

(责编:顾兰云(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