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换新颜,绘就民生“幸福图”

2020年01月06日08:55  来源:贵州日报
 

平坦干净的硬化路直通家门、白墙崭新的民居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的树木还带着绿意……虽已入冬,但走进水城县勺米镇果立普村,眼前依旧是一片清新脱俗的世界。

“我们村变了,瓦房变成小洋楼,泥巴路变成水泥路,越变越好,一点也看不出以前的穷样子!”果立普村岩头上组村民曹伍香,谈起村里的变化,喜笑颜开。

岩头上组是果立普村的一个彝族村寨,全寨43户人家全是彝族。由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加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过去,岩头上组的环境卫生问题是全村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曾经,村民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土瓦房,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脏乱差”的人居环境不仅为村庄画上“丑面孔”,还大大降低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感。

去年,果立普村加快补齐农村环境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广泛动员全村干部群众认真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整治工作,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新村。

“路修好了,村子美了,城乡距离缩短了,人的脑筋活了,门路广了,收入也多了。”这是精准扶贫以来,果立普村民们最切身的感受。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一个个制约增收的“瓶颈”被一一敲掉,使村民增收的步伐迈得更稳、步子迈得更快。

2014年以来,水城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512户,老旧危房透风漏雨整治15327户,庭院硬化354万平方米,串户路硬化831万平方米,让乡村成为宜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变化,在每个角落悄然发生;幸福,在群众的心中慢慢滋生;民生,在水城的大地上也带上了“温度”。

水城县花戛乡海子村,一所占地2111平方米的海子希望小学,点亮了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

曾经,村里的孩子每天早上要步行2个小时,从海子村走到山外的乡里去读书。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成了村里人最大的愿望。

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海子村在县、乡统筹部署下,以“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抓手,全力推进信息精准、饮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

2017年,在水城县教育部门资助下,村民们无偿把自己的土地贡献出来作为建设学校的办学场所,新建了海子希望小学,让孩子们不再奔波求学,让因学致贫成为逐渐远去的记忆,一座知识的摇篮正书写着涌动的希望。

目前,在海子村除了先天性的残疾不能读书的孩子以外,基本消除了辍学生的情况,学生从106人增加到401人,海子村已经走出60名大学生。

“这一代人真的很幸福”,这句话成了每一个海子村人挂在嘴上的话,也正是他们最真挚的心里话,更多的希望也在一片片连绵的青山中无限延伸。

脱贫路上,哪里是“硬骨头”,水城脱贫攻坚的靶心就在哪里。

解决基础设施“老大难”问题、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项项惠民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无不让人感受到水城县用责任担起的这份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如今,水城县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7695公里,形成了“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的路网格局;建成水库11座,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已得到全面解决;新建35千伏线路43.15公里,农村电网二次提升改造全部完成。

水城县用实际行动绘就了一幅民生保障的“幸福图景”,其中无数的脱贫故事,浸透着最浓最深的民生情怀,让群众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责编:顾兰云(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