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行无极 扬帆但信风

—— 毕节文艺之风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综述

2020年01月03日09:35  
 

红梅点点呈暖意,人文蔚起沐春风。

进入新时代的磅礴乌蒙,发展蓬勃,百业兴旺,无不彰显着毕节试验区的精气神。自毕节撤地设市以来,毕节市文艺事业佳作迭出,华章频现,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市文联系统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履职尽责,动员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艺创造,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不断努力。

精彩文艺,点染乌蒙助脱贫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用艺术传承文脉。刚刚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电影《文朝荣》《极度危机》等在黔中大地甚至是国内都引起了热烈反响,让毕节人为之自豪。这是毕节市紧抓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这个“牛鼻子”的一个侧面。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毕节市文联坚持打造文艺品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毕节试验区呈献文化作为,在宣传重大典型、助力脱贫攻坚、宣传“五城同创”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并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围绕时代楷模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毕节市文联协助毕节市委宣传部与中国文联出版社联合拍摄了电影《文朝荣》,协助社科联编写了《文朝荣精神学习读本》,组织作家创作了彝文新史诗《海雀青松谱》,组织艺术家创作了《文朝荣》连环画,开展了“文朝荣杯”全国散文诗歌大赛、“文朝荣杯”戏剧曲艺剧本征稿等活动,既为文朝荣精神在毕节的固化和传播作了努力,又为眼下开始建设打造的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提供了必要的内容支撑,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以推出电影《文朝荣》为标志,毕节市文联充分发挥文军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市摄影家协会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为发端于毕节的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留下珍贵镜头,并积极参与省摄协组织的“助力脱贫攻坚·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在全国“脱贫攻坚精彩瞬间”摄影展中荣获中国文联授予的组织奖三等奖。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积极组织参加了“脱贫攻坚群英谱”书画创作活动,弘扬毕节试验区精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策划实施50集大型系列报道《脱贫攻坚群英谱》,大方县利用灯谜等形式,

向老百姓宣传脱贫攻坚政策。

除此之外,毕节市还组织了“倒天河畔丽人多,十里青山入画来”书画摄影展,创作了《十里青山入画来》童谣,在部分中小学传唱,为毕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也在基层。

毕节市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以组织开展“文艺六进活动”为抓手,以“送文化到基层”“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艺活动,零距离提供文艺服务,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每年组织开展迎新春送春联、送全家福到基层活动。组织市书法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到基层为群众免费书写春联和拍摄全家福,为老百姓迎新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总共开展送春联活动190余场,义写春联6万余副,送全家福活动60场,为老百姓拍摄照片6000余幅。

文艺事业要繁荣发展,服务人民是根本。到人民中去,彰显了毕节市文艺工作者“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笔下有乾坤”“肩头有责任”的情怀。

多点突破,成绩卓著显情怀

激浪帆扬,高天云走。新时代,是一个呼唤文艺工作者出精品,且能够出精品的时代。毕节市文联上抓高端平台突破,下抓基层触角延伸,促进市文联旗下各协会的建设,均取得不俗的成绩。

不懈的努力,在高端平台取得突破。

电影《文朝荣》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并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胡家勋的《贵州彝族民间音乐卷》获中国音协“金钟奖”( 理论类)金奖;青年作家曹永创作的小说登上《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全国主流媒体和重点文学刊物,并被评为“人民文学之星”,现已出版了《敲门记》《世上到处都是山》两部中短篇小说集;由乌蒙演艺集团二度创作的彝族古剧《撮泰吉》,于2017年在法国尼斯狂欢节进行展示,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捧;赫章夜郎健身操队在2017年“谁是舞王”中国广场舞民间争霸赛中荣获冠军;在全国第24届摄影国展中,杨元德摄影作品《韭菜坪惊雷》入展,实现毕节摄影界零的突破;市舞蹈家协会选送的舞蹈《乌蒙铃》获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二届荷花少年·全国(中学)校园舞蹈展演比赛金奖,等等。

不懈的探索,基层触角有效延伸。

毕节市文联积极、规范建设“文艺创作基地”,通过定点联系、蹲点体验、交流挂职等途径,帮助广大艺术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采风创作,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近年来,成立了贵州省生态摄影协会毕节市分会,建立了“阳山公园”贵川渝书法创作基地,黔西水西公园贵州省美术教育创作培训、油杉河风景区文艺创作基地等基地18个。黔西、赫章、纳雍等县成立乡镇文联10余个。《中国摄影报》还特别授予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摄影扶贫示范村”称号;黔西县洪水乡解放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村级农民摄影家协会。

继出版《黔西北文学·诗歌卷》《黔西北文学·散文卷》之后,组织编辑出版了《黔西北文学·小说卷》,对毕节近年来的小说创作成果作了集中展示。组织编辑出版了《品读毕节》《画说毕节》《图说毕节》等三本书组成的毕节旅游文化丛书;筹备出版《黔西北当代彝族原创文艺作品集萃》重点项目丛书,包括15个作品项目,这为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域“古彝圣地”提供实物支撑。另外,改版升级后的文艺期刊《高原》,重本土,融四方,显示出新气象。

伟大的时代呼唤有内涵的文艺作品,民族的复兴需要文艺佳作。各文艺家协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精彩纷呈,可圈可点:

李文均作词、周正军作曲的歌曲《柯洛倮姆》获2017年贵州省“十大金曲”,杨嵩学术论文《驳声乐诸唱法论》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国家级二等奖,张荣冠音乐作品《我是一只报喜鸟》荣获全国第八届“童声里的少儿歌谣”比赛最佳校园歌曲奖;作家吴勇的长篇“乌蒙史诗”《水西悲歌》、青年诗人徐源的诗集《阳光里的第七个人》荣获“乌江文艺奖”;青年画家魏义作品获2015年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获2019年首届“多彩贵州”美术书法作品展油画类金奖,青年画家焦笑会作品获2016年同心筑梦全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入选奖(最高奖)。

另外,岳红霞剪纸作品《鹤之魂》在首届中国“吉祥鹤城·中瑞杯”窗花剪纸大赛中荣获“金剪刀奖”,赵雪美术作品《甘露》在全国水利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雷俊芝书法作品篆书草书二体入展2019年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在2019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同心同书·祖国新年好”书法文化惠民暨“送万福进万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中,翟永同志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被中国书协授予“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10月,雷俊芝、熊子彪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张维柱编排的彝族月琴弹唱节目《厅长哥哥探亲来》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展演二等奖;黔西少年魏子沛获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二届“华音杯”国际音乐大赛小提琴少年组(业余)金奖,等等。

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续新篇

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是时代赋予毕节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纵观近年来全市上下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虽内容各异,形式不同,但指向都是展示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新形象,激发了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广大群众纷纷点赞。这些主题活动,彰显了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育民的主基调,得到群众肯定。

各县区文联紧密联系县情区情,创造性地开展文艺生态培育工作,极大地调动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文联改革创新作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七星关区于2018年承办“川滇黔三省七县一区”书画联展,有效促进了艺术交流;编导的红色大型话剧《乌蒙星火》,在纪念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八十周年活动中演出,受到观众好评。大方县话剧《我的大方我的家》2019年11月到江西南昌参加“红谷戏剧第五届新剧目展演。黔西县协助省文联承办了2018年贵州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书画采风创作活动。

织金县围绕营上古寨古村落建设和宣传,通过书刊、音乐、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包装和推荐,成功地打造出一个自然与人文相融的文化品牌。金沙县申万胜书法艺术馆于2017年正式落户金沙中学,收藏申万胜将军自身作品90件127幅,还收藏了当代名家沈鹏、张海、张旭光等艺术名家作品87件。纳雍县举办“鸽子花城·诗乡纳雍”2017年笔会,贵州诗人作家纵论纳雍诗歌生态,为进一步打造“诗乡纳雍”造势。诗人蒋能对纳雍28位诗人进行访谈,并集结为《觉醒与回声:纳雍诗人访谈录》一书,于2018年公开出版,对“诗乡纳雍”作了全面回顾与推介。

赫章县为9位作者公开出版了首套文学丛书《夜郎集萃》,对赫章县近年来的文学创作成就作了集中展示。威宁自治县积极向上争取,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论证,被命名为“中国彝族古歌之乡”和“中国彝族‘阿西里西’古歌研究基地”。由几位青年艺术家发起并成立的“草海美术写生团”,活跃于云贵川,以新文艺群体的方式为文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王纯亮)

来源:毕节日报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