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到文化
2013年11月06日15:5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手机看新闻
企业奉献出的服务是什么?可以肯定地说,不应该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应该是有一系列实际内容的行为。什么叫服务?服务就是付出,付出精力、体力与财力,也是服侍,也是效劳。 |
企业奉献出的服务是什么?可以肯定地说,不应该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应该是有一系列实际内容的行为。什么叫服务?服务就是付出,付出精力、体力与财力,也是服侍,也是效劳。2013年以来,花溪区局以“我优化服务,你舒心经营”为宗旨,对辖区申办许可证的老弱病残人员开辟“绿色通道服务”。通过打电话、组织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优惠措施,积极引导、帮助社会弱势人员依靠双手勤劳致富。为使“绿色通道服务”真正畅通,区局推行一把手负责制、电话预约、送照上门等“零距离”服务,还明确规定对符合办证条件的实现“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三优先”服务,及时办理烟草零售许可证。
今年2月,贵阳市天气寒风刺骨,但花溪区桐木岭残疾人赵利利一家就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赵利利一家都是残疾人,经营着一家小卖部。今年,家里希望能办上一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把自家生意搞好起来,改善当下拮据的生活。但苦于行动不便,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区局在了解此事后,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决定带队一起上门受理此事。当日,在收齐申办表格后,大队随即展开实地勘验,认为符合办证条件后,便开启“绿色通道”,现场为其受理办证申请,主动为她家人复印身份证、房屋产权证明等申请材料。第二天,区局主要负责人将新办好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送到了她手上,还帮助她清理了柜台,讲解了法律法规。
这些服务自自然然,平平常常,不图回报,无谓索取,只求客户留下美好的记忆。这种付出和服务,体现的不仅是“两个至上”的价值观,同样透视出服务即付出的人格文化。
企业的人格文化,其实就如美术家的“一张画”或一个“雕像”,是美术家自己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是人格化的产品、人格化的服务。企业的人格文化,是管灵魂、帅人心的。企业从“人治”到“法治”、再到“文治”是一个步步高的过程;企业从劳动力的“人手”经营到知识拼搏的“人脑”经营,是个历史性的进步;再到靠人格魅力、道德情操、价值观的“人心”经营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人性也告诉我们,说到底,在企业活动中,只能是自己管理自己,特别是有一类知识员工,知识面宽、自主性强,他们不可能仅像螺丝钉那样总是被动地被拧来拧去接受管理,因此只能靠管灵魂、帅人心的人格文化去增同减异,使认识与行动趋向一致。
那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呢?第一,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人格文化,其建设主体也是广大员工,建好的关键也在广大员工。企业的领导干部作为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表率带头作用。但这并不等于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领导人文化或精英文化。借助外脑,可帮助企业对文化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策划,但再高明的咨询策划机构,也只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因。企业文化是员工的文化。广大员工作为企业文化主体,既是企业文化的生长“土壤”和培育“园丁”,也是推进其创新、发展的真正动力。忽视员工的主体性作用,建设企业文化的想法再好,倡导的文化理念再先进,也只能是缺乏生命力的无本之木、无根之花,难以真正开花结果。因此,必须相信职工群众,依靠广大员工,深入发动、积极组织员工广泛参与,充分调动、激发员工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重视人的价值。花溪区局通过加强各种业务培训,以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工作中也引导职工树立学习理念、诚信理念、团队理念,在此基础上,培养职工养成洁身自爱、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同时还要准确定位领导干部的角色,让领导干部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塑造先锋形象,带头吃苦,带头干活,当好职工的楷模。在今年烟叶收购帮扶活动中,区局派遣的3人全部是自发报名的管理干部,在节日值班中,也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值班。因为只有干部带好头了,职工才会跟随,职工才能塑造主人翁形象、塑造文明形象,职工的个人价值追求与企业的理想、目标、使命和价值观才能达到统一。
第三,注重人文关怀。对内,我们管理者要从言行上尊重和关心职工,在工作上理解和信任职工,倾听职工的呼声、关心职工的疾苦、解决职工的困难,营造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氛围,从而体现亲和力、释放感召力,赢得职工的尊重和拥戴。对外,面对广大的卷烟零售客户,区局开展“学雷锋”,主动为老弱病残户上门办证、送证,打扫卫生,提供慰问帮扶。在日常的零售客户培训中,为他们送水、送纸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贵阳烟草“知你心伴你行”的关怀。
开展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了企业自身健康、持续地发展,更快更强地发展。只有文化认同,对内、对外的关系才能更稳固、更持久,亲密合作的关系才不易改变。只有企业文化的认同,才具有共同的价值选择、共同的好恶倾向、共同的行为规则和共同的目标追求。所以,要增同减异,就要靠文化。一个企业,只有在长期共同的生活实践和事业追求中,才能形成包括生存利益、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的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张蕴君)
- 旅游频道
- 图说中国
- 热点推荐
- 环球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