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市:现代烟草农业 呈规模化发展--贵州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贵州毕节市:现代烟草农业 呈规模化发展

2012年08月24日11:17    来源:贵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毕节全市完成生产总值逾362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8.9亿元,增长67.2%;财政总收入增长27.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54%。

半年时间刚过,毕节市的统计数字报表又展示了一份喜人的“半年成绩单”:全市完成生产总值逾362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8.9亿元,增长67.2%;财政总收入增长27.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54%。

与此同时,截至7月30日,毕节市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64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64.92%,同比增长47%。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65.50%。

毕节在国发2号文件、省党代会、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东风中,以“践行使命,勇于探索,艰苦奋斗,拼搏争先”的新阶段试验区精神,靠“干”字当头,“闯”字争先,“拼”字求胜,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作为方向,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中劈波斩浪、步步攀高,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试验区各族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新型工业:唱响经济发展主旋律

威宁有总投资131亿元的27个风电项目有序推进,目前由华能、国电投资40亿元、装机容量为37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金沙仅一年时间就完成投资3.5亿元、面积23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一期工程建设,已有10多家电子企业入住并投产,依靠工业经济引领,在西部百强县中位次从第76位上升到第58位,在全省经济发展综合位次从第15位跃升到第4位。织金、大方、黔西、七星关等县区的工业园区建设,也以“一月一个样,一年大变样”的态势,展示出毕节试验区工业经济在后发赶超中的强劲发展势头……

无工不富,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主要依靠粮烟唱戏,曾一度徘徊经济总量小,群众致富步伐缓慢的状况。西部大开发之初,依靠“西电东送”的战略机遇,毕节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能资源变成电力资源,一批火电厂、水电站相继建成,毕节成为了“西电东送”主战场,财政收入变成煤、电、烟三足鼎立,实现财政大幅增收并牢牢占据全省第三的位置,产业排序从“一二三”变为“二三一”,工业经济拉动三产和一产的快速发展富裕财政的同时实现群众增收。

在贵州“两加一推”和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春潮中,毕节能否实现“强区升位”,最关键要看工业如何抓?为此,毕节按照“工业强市、投资拉动、项目先行、引大扶强、推动跨越”的思路,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长远战略。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投入促进大提升,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全国、西部和贵州这个大局中努力构建具有毕节试验区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

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工业,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因此,毕节试验区把抓工业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工作落脚点放在狠抓产业园区建设上。在产业园区规划选址的过程中,毕节按照工业产业发展规律,把产业园区与城镇发展、交通区位、资源分布结合起来,科学布局,力争使产业园区上规模、有特色和吸引力。目前,在毕节各县区均有一处以上的工业经济产业园区,七星关、大方、黔西、金沙、织金、威宁等县区工业产业园区建设,经过两年来的培育,已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毕节试验区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不断改造提升创新,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走专业化、特色化和集群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推动试验区产业结构优化,加速发展增添更大力量。

作为矿产资源大区,在加快煤炭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毕节按照“减少数量、提高产能、扩大规模、提升素质”的原则,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引进大型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走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多元化发展之路,大力提升煤炭生产能力。同时,着力发展新型能源,加快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风力发电、瓦斯发电已初具规模,并积极探索煤层气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核电等项目。

着力依托资源、政策和区位优势,重点培育煤磷化工、装备制造、新型能源三大新兴工业。引进中石化、中海油、瓮福集团等企业开发织金循环经济新区煤磷化工产业,远期投资将超2000亿元。引进湖北宜化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发展煤化工产业,总投资近13亿元。着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积极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引进云南力帆骏马公司等企业落户发展载货汽车、农用车整车制造、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和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启动了黔西煤机制造项目。

实施工业拉动农业发展战略。在加快烟草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建设黔西全国优质烟叶示范基地,熊猫、中华等品牌香烟已在毕节建立烟叶生产基地。积极推进白酒产业恢复性生产,实施了“金沙回沙酒”万吨技改扩能工程,“金沙及图”商标2010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业,加快“康星植物油”、“黔蒜香”、“大方天椒”等特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积极谋划制药业,《毕节试验区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已通过专家评审,药品食品工业园也在加紧建设中。

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毕节市的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40.8%,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税收73.71亿元,同比上升27.9%;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升、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显著增强、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面完成年度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城镇发展:统筹城乡谱新篇

车行毕节试验区的贵毕高等级公路或各条省道、国道,乃至通乡公路上,沿途的黔西北民居在绿树陪衬下,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为这些风景“点睛”的,是一座座变大变靓了的城市,一处处经过“穿衣戴帽”后变得风采迷人的集镇。

刚刚过去的5年,毕节城是一个建设的大工地,河道治理、公园换装、道路建设等,在旧城区和新城区同时展开。毕节试验区在中心城市的发展上,更新发展观念,提出了“有多少事找多少钱”的新观念,搭建融资平台,推进了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同步进行,毕节城在加速发展的东风中实现了跨越发展,街道变宽了,房屋变靓了,曾经障眼的山丘变成了公园,经过治理的贯城河碧水蓝天,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凸显。而且,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提升,以毕节——大方同城化的“双百城市”(100平方公里和百万人口)为目标的城市建设展开,以新规划和正在建设中的毕节飞机场,成贵铁路火车站,杭瑞、厦蓉、毕威高速等铁、公、机道路交通网为骨架,毕节城市发展规模迅速向周边的鸭池、小坝、梨树、双山、响水等附近10多个乡镇、办事处迅速延伸。

毕节城作为乌蒙山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城市建设开展“大动作”的同时,毕节各县区也拉开城镇建设的大幕。

大方县以“围绕一个人,打造一座城”的主题,让文化和城市建设水乳交融同步发展,以奢香夫人为文化标志,以慕俄格古城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城镇建设风生水起、磅礴开展。黔西致力打造“杜鹃花都、水西古城”为品牌的旅游休闲城市和一批特色集镇,让黔西地处毕节东大门、与贵阳一河相隔的地理优势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转化成经济优势。威宁城立足于“百鸟之都、阳光之城”的品牌,着力打造高原湿地避暑、观鸟旅游休闲城市。金沙、织金、纳雍、赫章、百里杜鹃等县区,也在城市建设中扬鞭奋蹄,提高自己的城市品位,扩大城市规模和容量。

与此同时,毕节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整合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家园等各类资金,把集镇建设作为链接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的重头戏。并结合文化旅游产业,把“古城、古镇、古寨、古驿道和古建筑”为内容的“五古”建设作为画龙点睛之笔。在政府的强力主导和资金支持下,特色民居、黔西北民居一村村、一寨寨出现,文化古迹得到重新修复和保护,一批特色集镇、特色村寨形成。在县城,黔西北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被镌刻在广场的雕塑中、河道的石栏杆上,惹来人们观光流连。七星关的红色文化、大方的奢香文化、黔西的水西文化、金沙的盐商文化、织金的溶洞和古城文化、威宁的彝回苗文化、赫章的夜郎文化、百里杜鹃的杜鹃花文化形成品牌,有力地塑造了城市的良好形象。而以黔西北民居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使毕节试验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向城乡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城镇成为广大群众安居置业的选择,农村成为城里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毕节试验区的城乡面貌,以崭新的姿态受到各方人士的青睐和好评。

现代农业:让特色产业呈规模化发展

立秋刚过,大方的一批农民已经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他们丰收的,不是粮烟,而是中药材。“种植一亩半夏或太子参,农民可以获得务工和租地收入近4000元,出现的市场风险或气候因素全部由公司承担。”大方县中药局有关同志告诉记者。

大方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成为中药材的“天然药库”,享有“中药材之乡”美誉。为此,大方把发展中药材作为治理石漠化,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培育。通过引公司、建合作社,带动中药材基地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并立足于工业拉动农业的思维,建大方同心药品食品产业园区,让药材就地加工增值,并积极争取建中药材市场,解决药材的销售问题。目前,大方的中药材面积已经达到了16万亩,成为继烤烟、蔬菜、辣椒之后农民增收的又一大产业。

大方中药材的发展,只是毕节试验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例子。毕节试验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毕节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毕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百万亩”、“五个一百亿”产业工程和实施千万亩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战略,毕节市现代农业展现出四大特色——

特色农业呈区域化发展。目前,毕节已形成了马铃薯、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业、蔬菜、中药材、茶叶、食用植物油、现代烟草业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其中,以威宁、纳雍、大方、七星关为主的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带已初步形成,4个主产县区夏秋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4%;以大方、七星关、金沙、黔西为主的辣椒产业带初步形成,4个主产县区辣椒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4%。以金沙、纳雍为主的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带初步形成,2个主产县发展茶园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2%。毕节地区已成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全国产茶大区、中国优质蔬菜重点县等。

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09年,新获QS认证13张,完成30个农产品QS换证工作;新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8个,认定面积13.5万亩,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9个。整合“乌蒙”商标资源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已有5家企业产品率先使用“乌蒙”商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上海第十六届国际茶文化节、昆明农博会、2009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等产业宣传招商活动,取得展销两旺的良好效果,全市茶产品获中国名茶“六金三银”的好成绩,“清池翠片”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金沙被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金沙、纳雍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一是重点优势产业种植规模及效益取得新突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486.2万亩,同比增长3.45%,预计总产(鲜薯)587万吨,产值77亿元以上;原种生产能力从去年的300万粒提高到1000万粒,建立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4452.6万亩,一、二级良种扩繁基地10.15万亩,优质良种扩繁基地51.74万亩。蔬菜、辣椒、茶园、水果、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呈规模化发展,面积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加工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逐步推进。全区新培育认证地级农业龙头企业17个,组织10家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地区马铃薯、蔬菜、茶叶三大产业协会相继成立并积极开展工作,全区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5个,依托企业(合作社、协会)推进产业发展,农业招商引资共计6余亿元,引进创办涉农企业13家;全区共计170余家农业企业固定资金总值达9.56亿万元,销售收入近26.30亿元,带动农户130余万户,建原料生产基地55万亩,从业人员3万余人,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威宁雪山镇、毕节市野角乡、大方瓢井镇、纳雍农贸街、威宁羊街镇、赫章稚街乡等6个马铃薯交易批发市场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另有毕节市撒拉溪、威宁麻乍、小海等6个马铃薯产地交易批发市场和威宁马铃薯高温预冷库、大方关井、冷底村蔬菜预冷库正在建设中。重点茶叶生产企业在区内外设立茶叶直销商店30余个。

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以及国发2号文件、省十一次党代会提供的发展机遇,结合在全市开展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马铃薯良种繁育、原种基地建设、农村沼气、测土配方施肥、粮食增产工程、粮食高产创建、良种补贴、茶产业发展示范县等各级各类项目,把广大农村打造成群众的“致富田园”、“生态庭院”、“和谐家园”。仅2011年,争取到的各类项目30个,总项目资金2.8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18亿元,省级投资0.44亿元,地级0.2亿元)。目前,到位项目资金2.33亿元。已上报正在争取落实的项目49个,正在开展项目前期编制有关工作的有14个。农业基础设施的夯实逐步改善,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责编:刘又塽、陈康清)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旅游频道
  • 图说中国
  • 热点推荐
  • 环球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