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习水:围绕“六化六区”全力打造世界优质酱香白酒核心产区

2020年04月24日16:0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年来,习水县坚持绿色、共享、创新、协调、开放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酒旅并举、富民强县”战略,充分发挥白酒产业资源禀赋,优化白酒产业发展要素,围绕基地“有机化”、企业“集群化”、品牌“多元化”、市场“分级化”、产业“融合化”、发展“绿色化”,全力打造世界优质酱香白酒核心产区。2019年,习水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86.7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排全省第1位,综合考核居全省县域第一方阵第3位。2019年,全县完成白酒生产5.95万千升,同比增长54.86%;白酒销售收入102.5亿元,实现税收25.08亿元,同比增长37.62%,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

围绕基地“有机化”,建设优质原料供应区。围绕酱酒有机原料供应,充分发挥本土原料生产优势,着眼形成规模化有机高粱供应基地。一是抓好有机地块认证。依托习水自然环境优势,抓住本地有机土壤基质微生物丰富、矿物质含量高、固氮解磷解钾作用好等特点,全面推动优质酿酒原材料供应基地规划建设,强化有机地块认证,并积极推进“习水高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2019年,聘请第三方机构完成30.1万亩有机地块认证,根据乡镇耕地实际新规划11万亩土地进行转换认证。计划到2020年底,全县有机地块认证转换面积达40万亩。二是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大财政专项投入,全面完善提升红粮种植区域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夯实白酒原料基地基础条件;不断丰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模式,鼓励农户扩大红粱种植面积,着力打造优质白酒原料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全县种植红粱25万亩,区域覆盖全县25个乡镇(街道)196个自然村,红粱产量达5.4万吨,实现产值4.96亿元,惠及农户4.7万户,促进户均增收8520元。三是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强化红粱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打造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优质白酒原料“第一车间”。强化有机高粱育苗、移栽、管理、虫害防治等环节技术指导服务,提升红梁种植水平,保障有机红梁品质。2019年,召开有机红梁种植技术培训群众会145场次,培训1.86万人次,投入1161.9万元财政资金向农户免费提供红梁种子、土壤改良剂,补贴种植户有机肥料采购资金2247万元。

围绕企业“集群化”,建设酱香酒企核心区。围绕赤水河谷白酒生产主线,坚持扩总量和提品质并重,大力实施白酒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一是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托遵义市委打造千亿级茅台目标,优先支持习酒公司、茅台201实现“百亿产值”与“双五万千升产能”目标,积极争取茅台系列酒1-2个品种在习水包装生产,不断提升习酒在茅台集团中的战略地位,全力打造茅台集团“双轮驱动”重要战略增长极。2019年,习酒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40.69%。二是积极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完善营商环境建设,积极扶持发展中小白酒企业,助推白酒产业向“专、精、特、新”多元化发展。重点支持小糊涂仙、安酒、习湖、云峰、贵州洞酿洞藏酒业等中小企业实现产能提升,迈步亿元销售行列。同时,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推进白酒企业兼并重组、扩能技改,着力构建“2+N”产业格局。三是引导白酒企业向园区集聚。深入实施“千企引进”工程,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和经营管理,完善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消防等基础设施。推动优势产业、项目、要素向园区聚集,实现园区企业集中布局。目前,入驻三大白酒园区企业25家,其中规模上白酒企业9家,白酒产能7.65万千升,正在推进建设新增6万千升产能项目,预计2021年全县白酒产达15万千升。

围绕品牌“多元化”,建设酱酒品牌集聚区。依托“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区域品牌效应,紧扣打造世界优质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目标,做靓“习水酱酒”品牌。一是塑造“习水酱酒”地域品牌。充分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酒原产地和主产区资源优势,打造以习水纯酿固态酿造、习水酱酒标准为赤水河谷产区代表的特色品牌,全面提升“习水酱酒”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共推出9大酱酒系列,改良升级白酒品类20余款,形成了以习酒窖藏、小糊涂仙、宋窖为代表的全国性白酒知名品牌。二是打造“习水酱酒”文化品牌。充分发挥“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地域资源优势,深度挖掘习水酱酒文化内涵。整合赤水河流域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酒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产业链,增强文化品牌影响力,打造与酱酒文化高度融合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加大习酒、宋窖、春阳岗、二十一响礼炮等酒窖、酒池、酒甑、天然溶洞等资源的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文化传承示范企业和示范线,拟申报1至2个白酒酿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培育“习水酱酒”产品品牌。充分挖掘习水酱酒产业特色、文化特性,做强做优现有老品牌、打造特色新品牌。支持习酒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做优小糊涂仙、宋窖、安酒等中小企业产品品牌。运用新媒体资源,创新品牌传播方式,丰富品牌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2019年,习酒荣获素有中国“质量奥斯卡”之美誉的“全国质量奖”,成为习水第一家获此殊荣的本土企业。

围绕市场“分级化”,建设立体营销示范区。鼓励和支持白酒企业加快探索习酱酒营销新模式,不断拓展消费市场,做大基础盘。一是强化基础原浆酒销售。充分利用习水特殊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长期酿酒所形成的微生物群等特性,改进酿造工艺,推进技改工程,不断提升基础原浆酒品质。构建基酒销售循环网络,鼓励中小企业按照特定酿造工艺向茅台集团、习酒公司等提供基酒,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白酒产能。2019年,全县基酒产能实现7.65万千升,同比增长22.19%。二是聚焦大众产品开发。紧盯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以大众消费为主体,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开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服务、产品融合、用户体验等精细化特色板块,鼓励白酒企业研发市场售价在100至300元大众消费系列习水酱香白酒品牌,形成“一品多元”的习水白酒品种群。近年来,着力培育习酒金质为主体的十亿级品牌,打造小糊涂仙、安酒、宋窖及21响礼炮酒业、永恒等5个亿级梯度产品。三是深推高端精品名酒。加快高端精品名酒研发,上市推广“习酒·窖藏1988”“君品习酒”“心悠然·小糊涂仙”等高端名酒品牌,抢占高端酱香名酒市场。进一步细分国内市场,鼓励白酒企业制定市场营销规划,采取专营、直营、加盟连锁等多元营销渠道,着力构建习水酱香白酒销售战略网络。2019年,面向国内市场高端白酒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

围绕产业“融合化”,建设“酱酒+”创新区。大力实施“酒+N”发展战略,着力把“中国习酒城”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名片。一是深入推进“酒旅融合”。深入实施“酒旅并举、富民强县”、建设“黔川渝县域旅居中心”两大战略部署,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形,大力推动白酒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如宋窖酒业以打造白酒、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工业旅游模式,在文化长廊收藏展览数百件与酒文化有关的农耕文物、酿酒器具、社会名人字画等,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0余万人次,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二是深入推进“酒餐融合”。将白酒产业与餐饮行业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打造以品饮习酒为重点的餐饮旅游,围绕传统酿造工艺、酒文化等发掘新菜品,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形成餐饮行业与白酒产业的良性互动。如贵州洞酿洞藏酒业有限公司依托独特的溶洞景观,投入300余万元打造集白酒品鉴、餐饮为一体的体验中心,打造酒餐一体化旅游业态。三是充分挖掘“酒文内涵”。加强对习水酱酒品牌传统文化植入,顺应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整合赤水河流域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酒文化为主导的酒文化产业链,增强文化品牌渗透力。如习酒公司充分挖掘习酒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塑造了“君子之品、酒中君子、至善至美、至诚至信”的企业文化。2019年,新开发的君品习酒高端品牌,实现营销额0.8亿元,助推习酒公司实现百亿目标。

围绕发展“绿色化”,建设环保酿酒生态区。始终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严格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和“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地域品牌。一是强化酿酒节能减排。严格污水处理排放,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排放标准,全面减少酿酒排污总量。全面加强白酒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完善治污排污政策体系。近年来,赤水河沿河白酒企业每年实现污水减排35万吨、COD排放每年减少12吨、氨氮排放每年减少3.2吨、总磷排放每年减少0.6吨。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打造“四河四带”为目标,利用坡地植被、沟壑、高速公路和旅游公路打造公共绿化景观、花坛景观,进行赤水河岸大面积植树造林,植入鰼部文化、工业文明元素,辅以不同视角、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绿色景观,打造多层次交叉性立体景观线,实现“四季见花开、常年见美景”,打造全新习酒城。近年来,投入资金4.5亿元,围绕赤水河流域打造生态景观林1.6万亩。三是推进赤水河流域环境治理。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体系,出台配套政策,在赤水河及支流周边1km范围内严禁增设规模以上养殖场,逐步取缔河流上水电站,保障赤水河生态和流量。推行流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全力推行PPP治理模式。建成投用蚕场、九龙屯、两河口三个在线自动监测断面,随时监测赤水河水质状况。(习水县委办公室)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