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用人类干细胞重建完整胸腺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冯卫东)据《自然·通讯》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概念验证研究,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和生物工程支架,重建了人类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胸腺,该项研究朝着构建可用于移植的人工胸腺迈出了重要一步。 胸腺是一个胸部器官,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成熟于此。…
贵州电信正式启动“5G SA规模商用” 人民网贵阳12月16日电(孙远桃) 12月15日,以“5G赋能未来 云网智享生态”为主题的中国电信贵州公司生态合作发展大会在贵阳举行。会上,贵州电信正式启动了“5G SA规模商用”,为贵州打造云上生态,用数字化赋智千行百业提供新动能。…
中国电信多项5G应用亮相生态合作发展大会(组图) 人民网贵阳12月16日电(孙远桃)12月15日,以“5G赋能未来 云网智享生态”为主题的中国电信贵州公司生态合作发展大会在贵阳举行。大会聚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小微企业、金融行业及5G新基建等行业热点,仿真机器人、机器人钢琴家、智能无人机等多项5G应用亮相现场。…
互联网保险有了新规范 为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的水平,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实施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简称《办法》)。 据了解,《办法》共5章83条,具体包括总则、基本业务规则、特别业务规则、监督管理和附则。…
北京冬奥会专用餐具加点微生物直接变成水和气 以包含淀粉、脂肪、纤维素等成分的农产品为原料,用工业生物技术制造的燃料、化学品、药品等,用过后可完全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重回自然界。 170多年前,塑料界鼻祖“赛璐珞”刚在欧洲出现时,曾价比黄金,是欧洲贵妇们争相获取的装饰用材料。…
我们能做出量子计算机却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对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黑箱”,目前量子力学很多的“诠释”都只是对“黑箱”所呈现出来的这些事物规律做一些“说得通”的诠释,所以每一种量子力学诠释,都有各自缺陷。 最近几天,我国量子计算机“九章”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万亿倍的新闻刷屏。…
专家在香山科学会议上呼吁大力发展细胞医学 航母的电磁弹射器可以在几秒钟内将重达几十吨的舰载,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弹射至高空。你想过细胞也能“电磁弹射”吗? 军事医学研究院张学敏院士将线粒体的“钙闪”现象比喻成一次“电磁弹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处于能量不足状态,细胞内钙离子会快速大量进入产生能量的线粒体,以调节其产能状态。…
为水库“体检治病”科技挑大梁 我国水库病险问题比较复杂,根据病险水库鉴定成果核查资料,水库存在的病险主要有防洪标准偏低、大坝渗(漏)水严重、泄输(引)水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大坝抗震安全性不满足规范要求、生物破坏等。 11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介绍,到2022年年底前,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遗留问题处理;到2025年年底前,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每年安全鉴定后新增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雨水情测报、安全监测设施,健全水库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与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喷发有关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发表于《历史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分析显示,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在内的陆栖动物,每27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且这一周期与此前科学家所称海洋生物大灭绝的周期相吻合。 这项新研究还发现,这些大灭绝事件与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毁灭性的火山喷发——洪流玄武岩(大规模玄武岩浆在短时间内喷出到地表上来,100万年内喷出10万立方公里以上)发生的周期一致,后者为物种灭绝的发生提供了潜在原因。…
重症新冠患者可能与五大基因密切相关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胡定坤 张梦然)日前,由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国中山大学、西湖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文称,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与5大关键基因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新冠治疗药物筛选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英国208个重症监护病房中27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IFNAR2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该基因与干扰素的合成相关,而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
水稻抗病 病原真菌居然操控线粒体应对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瞿剑)记者14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通过分析水稻稻瘟菌如何利用效应蛋白操控线粒体分裂,探究了线粒体分裂和抗病反应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了线粒体动态发育在植物免疫反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水稻稻瘟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对正常细胞零损伤 新型纳米武器精准打击癌细胞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曦 通讯员任杨 郝楚蔚)传统癌症化疗在靶向性、耐药性、副作用、转移复发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近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赵燕军、王征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细胞铁死亡机理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其具有选择性、广谱性等特点,有望在对正常细胞“零损伤”的前提下,高效消灭实体肿瘤细胞,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研究》(ACS Nano)杂志上,为人类战胜癌症带来新的希望。…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 让个体形成完整“数字人”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卫健委试点评估并获得委、省、市共建签约的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的一举一动引人注目。现在,实质性大动作来了。…
国防科技创新创意接待日获年轻科研人员热捧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张强)新型传感器、新材料、无人系统、水下探测……第三次国防科技创新创意接待日活动13日在京举办,军委科技委领导现场面对面听取了18个科研团队的创新创意建议,并进行了交流研讨。值得注意的是,参加接待日活动的46名代表多数为非传统军工单位年轻科研人员。…
新技术能区分动物与人类血液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通讯·化学》杂志近日发表一项最新的血液分析技术,美国科学家团队首次将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 FT-IR)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全新模型,进而报告了一种能从11种动物血液中区分人类血液的非破坏性技术。这项技术可用于快速确定犯罪现场发现的血迹是否来自人类。…
神经网络技术检测玻璃钢缺陷精度高 科技日报讯 (记者董映璧)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开发出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检测半透明材料缺陷的新方法,测量精度超过所有其他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无损评估》上。…
纳米金刚石可在单分子水平检出病毒 科技日报讯 (记者冯卫东)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低成本纳米金刚石的量子感应能力可提高纸质诊断测试的灵敏度,其灵敏度比广泛使用金纳米颗粒的测试高出5个数量级,有望更早检测出诸如HIV之类的病毒性疾病。 纸质侧向流动测试与妊娠测试的工作方式相同,将一条纸浸入液体样本中,以颜色(或荧光信号)变化表示阳性结果及检测到病毒蛋白或DNA,被广泛用于检测从HIV到新冠病毒等各种病毒,可实现快速诊断,不必在实验室处理结果。…
国际空间站首次收获新鲜萝卜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飞行工程师最近拔出了在国际空间站高级植物培养环境中种植的20根萝卜,用锡纸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研究人员称,这一成果为较长期月球和火星之旅的食物生产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人类记忆中特有神经“指纹”解码 科技日报讯 (记者冯卫东)虽然人类大脑的一般结构和组织是普遍的,但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可通过大脑活动观察并量化人们重新构想常见情景之间的差异,这些独特的神经系统特征最终可用于理解、研究甚至改善诸如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疗。 当人们想象相似类型的事件时,每个人都会做不同的事情,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经历。…
“4+8+N”机制成绩斐然 部区合作加快“科技兴蒙”行动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景阳)12月11日,由科技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的科技兴蒙合作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总结和通报了“科技兴蒙”行动启动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进行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有关盟市、自治区有关创新主体与相关合作主体的合作签约。…
科技创新赋能织造小镇(创新故事) “以前我们只能生产普通的面料,现在不仅能做高端的无纺布,还跟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新产品,生产的湿巾、棉柔巾等有抗菌抑菌功效,今年疫情防控中尤其受到消费者欢迎,订单一直在增长!”搏乐(嘉兴)非织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柏根高兴地说。 走进搏乐的生产车间,只闻机声隆隆,却鲜见工人身影,从粘胶纤维(原料)到半成品无纺布,全部由机器自动化完成。…
数字技术点亮智慧之光(科技视点) 在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一款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随着现场音乐“起舞”:两个机械手臂灵活转动,另一端的作业图像便可实时回传……采用这款机器人后,作业人员即使身在地面,也能远程完成引线、剥线、穿线和搭火等工作,既提升了作业效率,也保障了安全。 在位于浙江桐乡的乌镇,从空中的配网VR巡检无人机、线路故障指示仪,到地面的数字孪生配电房、配网5G机器人,再到全景智慧用电服务平台、神经元路灯,得益于弹性高效的智能电网和遍地开花的科技应用,这座水乡古镇的用电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社会和经济变迁改变了生态环境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根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欧洲科学家团队发现,波兰现今一处自然保护区在整个14世纪从部落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历史变迁会改变当地环境的一个有力证据,同时这一研究还表明了这种改变是如何发生并进行的。…
中外学者将经典开尔文方程适用性拓展到亚纳米尺度 科技日报合肥12月10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王奉超教授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团队合作,在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刊登在12月10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
中俄专家齐聚哈工程 探讨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丽云 通讯员金声 欧阳龙谦)记者12月8日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了第二届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论坛。论坛以“洞见信息融合前沿,引领冰上丝路未来”为主题,来自中俄的5位院士和近百位现场代表与直播间8000余名国内外学者通过线下、线上结合和直播同声传译的方式,共享了一场关于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的学术盛宴。…
浙江以“科技大脑”拓宽服务渠道 科技日报讯 (洪恒飞 记者江耘)12月10日,记者从浙江省科技厅获悉,自去年7月上线至今,浙江“科技大脑”政策、办事、决策、监管四大模块83个核心业务均已上线运行,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涵盖对外52项政务服务事项以及对内办公、办事、办文如公文管理、重点工作目标考核、督查督办、资产管理等日常应用。 据了解,浙江“科技大脑”以“三简三优三支撑”为切入口,全面统一科技系统办事事项的适用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时限、表单内容等要素,做到群众和企业到科技部门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
科学家首获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层年代序列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新发现!青藏高原中南部隆升到现代高度的实际历史比国际主流看法要晚。 12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国内外单位的研究人员首获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层年代序列,他们测定青藏高原中南部伦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为4000万年前小于2300米,2600万年至2100万年前才可能达到3500米至4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