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開陽縣:避暑旅居“宿”造新“錢景”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2025年10月17日14:31 |
小字號

深秋時節,秋高氣爽,走進開陽縣雙流鎮三合村,綠意盎然,一棟棟白牆青瓦的民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寧靜的河畔景色映照著閑適的鄉村之韻,滿眼綠意的田園風光更讓人心曠神怡。

三合村民宿產業。

三合村民宿產業。

從“沉睡”到“生金”,農房盤活不僅是一個房屋的故事,也是鄉村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開陽縣將農村閑置農房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來盤活利用,發展特色民宿、鄉村客棧等,讓農村的“好房子”變成群眾致富的“錢袋子”,推動民宿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圖為:開陽縣龍廣村民宿

開陽縣龍廣村民宿。

盤活資產 村民口袋“鼓起來”

開陽縣不斷激發創造力,盤活利用農房、宅基地等農村閑置資源,繪就經濟發展“好前景”,讓村民的口袋“鼓起來”。

喚醒“沉睡資源”,實現“屋”盡其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頻出“創新招”,打出“組合拳”,千方百計喚醒沉睡的農房資源,推動“屋”盡其用。依托1702米立體海拔,以“硒養開陽·富硒山居”為核心,創新“富硒山居、富硒山路、富硒山珍”三大業態矩陣,推動旅居產業從“避暑經濟”邁向“四季康養”轉化的進程。截至目前,已盤活閑置農房發展旅居343棟,累計可提供房間2934間、床位4418張。截至目前,累計接待旅居游客1萬余人,帶動群眾400余戶,增收150余萬元。

圖為:游客在亭子休息

游客在亭子休息。

打造品質“宜居房子”,促進增收致富。堅持以項目為重要抓手,積極引導企業和群眾參與,整合各類資金,通過農房改造工程、酒店提升改造等方式盤活閑置農房,加快旅居地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建設,提升旅居質量,增強游客體驗。目前,年度150棟改造目標已超前啟動實施140棟,其中112棟高質量完工。通過改造提升梯子岩酒店等項目,成功盤活床位867張。有效撬動企業及群眾投入超1200萬元用於房屋改造,整合各類資金690余萬元,加速推進涵蓋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礎設施的16個配套項目建設,為鄉村旅居產業發展筑牢根基。

民宿風景。

民宿風景。

與此同時,在龍廣村、苗寨村等村落共投資盤活閑置農房,農戶、村集體按比例分紅,由周邊村民為游客提供多元優質的服務,由各村集體進行獲客引流。盤活閑置農房,發展特色民宿、鄉村客棧,每年夏天迎來大批來自廣東、湖南、廣西等地的避暑旅居游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以前我們有4間房,由於游客很多,后來我們又改造了二樓、三樓,現在能住40多人,每個月的收入能達到十二至十三萬元,收入還是相當可以。”南江鄉龍廣村民宿負責人李光福說道。

轉型升級 激活發展“新活力”

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持續培育壯大民宿產業,秉持綠色發展、保護優先發展理念,立足優良的氣候環境、豐富的富硒資源、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的旅游資源優勢,著重開發鄉居、度假、種養、科普、健康農產品等類型產品,打造生態鄉村民宿。

農耕體驗區。

農耕體驗區。

農村村民變“股東”,群眾變“房東”。盤活資源和資產,有效促進村民的華麗轉身,讓村裡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讓村民們的致富路走得更實、更快、更遠。“我們家一共有25個房間,接待50個客人,從4月份開始訂房,房間都是住滿的,客人一般會住到十月份左右。今年新增了民宿食堂,給我們增加了一定的收入。一年下來整體收入是20萬元左右。相比以前,收入肯定增多了,生活也改善很多。”開陽縣三合村村民陳朝萍說道。

鄉村環境變“豐景”,民宿變“旅居”。利用涼爽氣候、自然景觀、民俗風情、紅色文化、水東文化等資源優勢和旅居示范點選址特色,以“旅居生活”為重要抓手,集中打造“田源歸隱·康養三合”康養避暑型、“風情布依·書畫王車”民俗文化型、“宿在十裡畫廊·夢回馬頭古寨”歷史文化型等多樣化、個性化的旅居示范點,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與此同時,積極推出觀光旅游、生態旅游、康養旅游、休閑旅游、鄉村旅游產品,不斷豐富旅游業態,為開陽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擦亮品牌 激活發展“新動能”

“發展避暑旅居產業和鄉村旅游,開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採摘,冬天避寒,可以說一年四季都不錯。”開陽縣相關負責人說。

堅持以打造高端民宿為突破口,激活農村資源,從制定旅居規范標准、建設融合康養示范村、提升游客旅居體驗等方面著手,打造“硒養開陽 富硒山居”旅居品牌。

圖為:旅游專線車。

旅游專線車。

個體發展帶動全域整體,推動產業“加速跑”。著力對標“爽爽貴陽·旅居生活”建設及服務標准,通過實地走訪、群眾調研和征求鄉(鎮、街道)意見,選擇資源較優、交通便捷、公共配套完善、群眾積極的村,集中打造一張靚麗的旅居名片。圍繞以雙流鎮三合村為核心,輻射帶動禾豐鄉王車村、馬頭村、南江鄉苗寨村、龍廣村、高寨鄉牌坊村、龍崗鎮大石板村、花梨鎮清江村、龍水鄉龍江村、南龍鄉東官村等村寨,為村民幸福加碼。

氣候優勢轉為發展優勢,打造旅居“新樣板”。利用涼爽氣候、自然景觀、民俗風情、紅色文化、水東文化等資源優勢以及旅居示范點選址特色,將閑置農房改造為宜居住房,打造“田源歸隱·康養三合”康養避暑型、“風情布依·書畫王車”民俗文化型、“宿在十裡畫廊·夢回馬頭古寨”歷史文化型等多樣化、個性化的旅居示范點,積極推出觀光旅游、生態旅游、康養旅游、休閑旅游、鄉村旅游產品,促進旅游提質升級。

智能化管理轉型優質化服務,譜寫文旅“新篇章”。整合食、宿、行、游、購、娛等要素,制作旅居生活服務便民卡和一碼游開陽小程序,推進旅居管理和服務智能化。完善旅居示范點的交通、醫療、生活等基礎設施,為避暑旅居游客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開通十裡畫廊旅游專線客車,該條專線以貴開城際快鐵南江站為起始點,將苗寨、南江大峽谷、鳳凰寨、平寨等10余個核心景區串聯起來,終點設在禾豐鄉王車村。車輛抵達終點站后停靠5至10分鐘,隨即按原路線返程。目前,已調配兩輛19座中巴車和一輛9座新能源小巴士投入運營,每天往返約10次,實現“景到景、點到點”的直達運輸,解決游客在景區間交通銜接的,打通游客服務“最后一公裡”。(圖/文 楊剛)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