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鱘魚從大山深處“游”進千家萬戶的餐桌
好山出好水,好水養好魚。地處黔中腹地的開陽縣,年平均氣溫為10.6℃∼15.3℃,地下冷流水資源豐富,發展冷水魚養殖具有獨特的優勢。
近年來,開陽縣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大力推動以鱘魚為主體的冷水魚產業發展,“游”出一條產業振興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墮秧村鱘魚養殖基地。
寒露過后,筆者從馮三鎮墮秧村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一直下行,來到位於清水河畔的紅岩口生態鱘魚養殖基地。放眼望去,幾十口魚池依山梯次排列,池水干淨清澈,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鱘魚在池子裡自由自在地游蕩。馮三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泓聲介紹,2021年,該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貴州紅岩口生態漁業有限公司,投資500余萬元在這裡建起了佔地4000余平方米,共有75口流水式養魚池的標准化生態鱘魚養殖基地。
“2021年開始建設基地,2022年開始投產,一共修建了75個魚池,目前約養殖8萬多尾魚,年產量20萬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場價,一年有210萬元左右的毛收入。”貴州紅岩口生態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偉說道。

銷售養的鱘魚。
馮三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泓聲筆者介紹,馮三鎮有三家水產養殖基地,紅岩口生態漁業有限公司最大養殖規模可以達到10萬尾魚,年產量可達20萬斤。馮三鎮三家水產養殖基地年產量可達30萬斤左右,年產值可達350萬元左右。
依托鱘魚養殖基地發展直購直銷、原產地直銷的模式,把品質優良的鱘魚送上千家萬戶的餐桌。同時,還將探索發展深加工、生態觀光等業態,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促進“養殖+銷售+休閑觀光”產業的長足發展,讓這條特色鱘魚產業之路越“游”越寬,著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提升。
截至目前,開陽縣共在馮三、毛雲、高寨、花梨、楠木渡、米坪、禾豐7個鄉鎮培育發展鱘魚養殖主體10家,建成鱘魚規模養殖場11個,鱘魚生態養殖面積9820平方米(淨養水面),鱘魚年產量預計620余噸,佔貴陽市鱘魚總產量的40%以上,預計產值2500萬元。
據悉,今年經農業農村部審定,“開陽鱘魚”入選2025年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圖/文 賀安康、趙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