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科普月貴陽學院大手拉小手科普校園行活動成功舉辦
為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按照《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關於廣泛開展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的通知》的要求,2025年9月20日至21日,由貴陽學院科學技術協會、科研處主辦,教學設備與實驗管理中心、科學教育實驗室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訓與實踐基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學技術協會共同承辦,2023級科學教育本科、2025級科學與技術教育研究生、齒輪創客空間協辦的“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夯實科技強國基礎”——2025年全國科普月貴陽學院“大手拉小手”科普校園行活動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聚焦“互動體驗+知識科普”雙核心,在貴陽學院研究生科學素養實訓室(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訓與實踐基地)和實驗A棟1樓同步開展,通過豐富多樣的沉浸式項目與干貨滿滿的科普內容,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家長及市民踴躍參與,營造出人人愛科學、學科學的濃厚氛圍。

活動現場。
在貴陽學院研究生科學素養實訓室(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訓與實踐基地),家長和學生們開啟了一場數字技術的探索之旅。他們與苗族文化智能數字人親切互動,在生動有趣的場景中感受科技與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體驗人工智能在文化傳承中的創新應用。
通過運用前沿建模技術與Web3D交互手段,實訓室將線下實體場景精准復刻至線上虛擬空間。家長和學生們還在元宇宙會議室中進行了實時互動體驗,了解虛擬會議如何顯著降低溝通成本、提升協作效率,切身感受“元宇宙”技術為未來工作與學習方式帶來的變革。

活動現場。
在VR科普工作站,參與者通過虛擬現實設備,以高度沉浸的方式體驗了多種科普場景,從太空探索到深海揭秘,從遠古時代到現代生態系統,在震撼的視覺和交互中激發科學興趣、拓寬認知邊界。
智能機器人展示環節吸引了眾多學生駐足。他們不僅了解了機器人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還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嘗試實際操作,體驗人機協作的樂趣,對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活動現場。
科普作品展區同樣人氣高漲。由激光切割與3D打印技術結合而成的作品引起了陣陣驚嘆。參與者親身感受現代制造技術的精密與創意實現的無限可能。
在實驗A棟1樓,活動設置了八大科普體驗項目,覆蓋力學、化學、光學等多個領域,將抽象知識化為直觀體驗:

活動現場。
1.風向標項目:直觀展示風向與氣流變化﹔
2.空氣炮演示:呈現氣壓帶來的奇妙力量﹔
3.“摔不碎的雞蛋”實驗:通過緩沖設計驗証力學原理﹔
4.隱形墨水項目:利用化學試劑實現“書寫-顯影”趣味過程﹔
5.鹽水雪花:展現溶液結晶的科學美感﹔
6.紙杯投影:借助光學原理完成簡易成像。
7.知識競賽:問答互動點燃參與熱情。除體驗項目外,知識競賽小問答環節也成為活動亮點。競賽以科普知識為考點,答對者可獲小禮品,充分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現場參與者或獨立思考、或小聲討論,積極搶答問題,在競爭與交流中鞏固科學知識,進一步強化了活動的科普效果。
8.科技參觀:近距離接觸先進設備。活動特別開放3D打印與激光切割機參觀區,讓參與者感受現代科技魅力。專業人員現場演示設備運作,講解3D打印的分層制造原理與激光切割的精准加工技術。不少參與者表示,“第一次親眼看到3D打印過程,原來科學能這麼貼近生活”,切實拓寬了科技視野。

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通過“大手拉小手”的形式,有效搭建起高校與中小學、社會公眾之間的科普橋梁,不僅讓青少年近距離感受科技魅力,也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科學夢想的種子。貴陽學院將繼續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整合科研與教學資源,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夯實科技強國根基持續貢獻力量。(圖/文 左光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