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從“一季春茶”到“多季飄香” 貴州三都茶產業拓寬增收新路徑

2025年09月19日08:48 |
小字號

金秋時節,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大河鎮萬畝茶園綠意盎然,茶香四溢。得益於亞熱帶濕潤氣候的獨特優勢,這裡春、夏、秋三季皆宜茶葉生長。當地茶農通過“一年多採”模式,打破傳統“一季採收”的局限,讓茶園真正成為家門口的“綠色銀行”,實現全年增收、持續致富。

茶葉加工忙.jpg

茶葉加工忙。

相較於價格高昂的春茶,過去,夏秋茶是被農戶視為“修剪物”的廢葉。而如今,隨著機械的推廣和夏秋茶產業線的投用,大河夏秋茶完成了從“廢葉”到“金葉”的華麗轉身。

走進大河鎮紅光村的茶園,茶農們背著竹簍穿梭其間,熟練地採摘著夏秋茶嫩葉。依托獨特的氣候條件,紅光村的茶葉採收期可從2月底一直延續到10月初,全年可採摘8至10輪,年畝產值突破萬元。不僅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還因其“低成本維護、低勞動強度”等特點,為不同群體提供了就業機會。

群眾採茶忙.JPG

群眾採茶忙。

“今年我家種有三十畝茶葉,平均每畝增收一萬多元,今年已經收入三十多萬元。”茶農張仁勝說。

大河鎮是三都縣茶葉主產區之一,與春茶相比,夏秋茶的茶葉較為粗糙,價格也低,過去很多茶企一年隻採一季春茶,採茶季結束后,茶園就進入了“閑置期”。為了提高茶園的利用率,幫助茶農增收,在政府的指導下,近年來,大河鎮多家茶園開始大力發展夏秋茶產業。

“我們每天直接到農戶家門口收購茶青,加工廠日處理能力在一萬多斤,年運行約8個月,年銷售額可達2000多萬元。”茶葉加工廠負責人劉玉海說。

群眾採茶忙 (2).JPG

群眾採茶忙。

“只要科學管護,夏秋茶產量可佔全年總產量的60%左右。我們已建立起涵蓋生產、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推動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新模式。”三都縣茶葉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屠慧成說。

近年來,三都縣將茶葉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持續加大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和科技支撐,推動茶葉產業向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目前,全縣已建成標准化茶園、現代化加工廠和多個茶葉交易市場,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品牌打造於一體的產業體系。如今,大河鎮已成為三都縣大白茶的核心產區,茶葉產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從“一季採收”到“三季豐產”,從“畝產過千”到“畝產過萬”,一片片夏秋茶正變成茶農手中的“金葉子”。(圖/文 安金山)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