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江口官和:深耕林下經濟 解鎖增收“良方”

初秋的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官和鄉,群山疊翠、萬木蔥蘢,林下空間正悄然釋放著增收致富的潛能。在郁郁蔥蔥的林間,淫羊藿種植基地裡的村民們穿梭在林地間,細心開展除草、追肥、灌溉、收割等工作。指尖與泥土交織,繪就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村民們穿梭在林地間,細心開展除草、追肥、灌溉、收割等工作。
近年來,官和鄉依托得天獨厚的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而淫羊藿作為一種喜陰耐寒的中藥材,不僅不與林木爭地,還可通過根系固土保水,形成“林藥共生”的良性生態循環。這一綠色產業模式,讓沉睡的林地資源重新煥發生機,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從春到冬,種植、管護、採收……這淫羊藿一年四季都離不開人。”在新田村淫羊藿基地務工的張西華一邊擦汗一邊笑著說。像他一樣,很多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穩定就業。淫羊藿種植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移栽、施肥、除草、採收等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為當地中老年、留守勞動力提供了豐富的務工機會。
村民們穿梭在林地間,細心開展除草、追肥、灌溉、收割等工作。
官和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熊浩為我們算了一筆“增收賬”,“全鄉種植規模已達3500余畝,就像一座常年運轉的‘就業車間’。今年全鄉5個村(社區)預計可採收1200余畝,按畝產360斤、市場價每斤20元計算,預計可帶動村集體增收突破860萬元。光是近期的施肥和收割環節,每天就需要80多人。”據統計,僅2024年,官和鄉淫羊藿基地就帶動群眾務工24504人次,發放勞務工資達230萬余元,人均年收入超過4000元。
官和村村民蔣滿妹的生活也因這片基地發生了可喜變化。“基地剛建我就來了,一天80塊,干得踏實。”她一邊利落地採收,一邊算起收入,“農閑時候幾乎天天來,家裡有事隨時能照應,一年下來能掙近萬元。家裡的開銷,都指著這兒呢。”言談之間,她眼角和眉梢洋溢著知足的笑意。如今在官和鄉,越來越多像她一樣的村民不再外出奔波,而是在“家門口”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村民們穿梭在林地間,細心開展除草、追肥、灌溉、收割等工作。
背后的支撐,是一套科學高效的產業運作機制。官和鄉以“黨建+三社”融合為引擎,通過合作社統一運營管理,農戶以土地入股或參與務工的方式融入產業鏈,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有效降低農戶獨自面對市場的風險,保障了群眾穩定增收。
接下來,官和鄉將緊扣縣委、縣政府“134”現代產業體系和“2+2”主導產業提質行動要求,充分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探索林下發展模式,全力推動淫羊藿產業走向規模化、精細化,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讓更多百姓共享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紅利。(圖/文 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