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銅仁: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2025年09月01日17:3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作為貴州省東部的生態屏障,銅仁市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以生態文明引領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思路,提出建設“七個生態”、發展“六大生態產業”等具體路徑。

如今的銅仁,正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一份“生態答卷”可窺一斑: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6.2%,綠色經濟佔比突破51.2%,生態保護紅線佔比超三分之二,梵淨山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成效顯著。

貴州銅仁: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貴州銅仁: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堅守生態紅線 筑牢綠色發展屏障

生態保護紅線是不可逾越的“底線”。銅仁市將全市超三分之二的土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以剛性約束為生態“留白”、為未來“儲值”。

近年來,銅仁市先后制定出台了《銅仁市錦江流域保護條例》《銅仁市梵淨山保護條例》《銅仁市農村飲用水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印發了《銅仁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銅仁市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關於進一步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意見》《銅仁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等文件,著力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貴州銅仁: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貴州銅仁: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在梵淨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內,旅游設施建設必須“精打細算”,民宿審批需多部門聯合審查﹔烏江、錦江告別“各管一段”,跨區域補償機制讓污染者付費、受益者補償,上下游共護一江清水的合力加速形成。

不僅如此,銅仁市還堅持系統推進生態保護,構建全域生態安全格局。全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構建了以梵淨山自然保護區為核心,麻陽河自然保護區、佛頂山自然保護區、黔東植被保育區、烏江水源涵養區為支撐,烏江、錦江、舞陽河和鬆江河生態廊道為紐帶的“一核四區四廊道”生態安全屏障。

梵淨山作為聯合國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已發現7900多種生物物種。為加強梵淨山生物多樣性保護,銅仁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梵淨山保護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以周邊3縣10鄉(鎮)69個村3萬多名群眾共同參與的聯防聯管聯治體系。2023年8月,梵淨山被評為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2024年9月,梵淨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綠色名錄,生態保護走上國際舞台。

創新治理機制 提升生態保護效能

近年來,銅仁不斷創新生態賬戶機制,致力於打通“兩山”轉化通道,2022年9月創新推出“梵淨生態賬戶”,將企業和個人綠色生產、生活數據量化為“生態積分”,以生態資產、生態經營、生態生活、生態保護、生態金融5個一級指標推出個性化積分評價標准,涵蓋生態林資產、糧食作物生產、購買新能源設備、綠色食品、參與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147項指標。

“梵淨生態賬戶”的推出,讓綠色行為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激勵。貸款主體通過建立“梵淨生態賬戶”,授信額度在原來基礎上得到了提升,進一步解決了資金困難。2023年12月,“梵淨生態賬戶”成功入選“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截至2025年8月,銅仁已建成“生態賬戶”10.19萬戶,運用積分放貸85.18億元,惠及7.14萬戶主體,為貸款主體節約成本5825萬元。

貴州銅仁: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貴州銅仁: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銅仁錳礦資源富集,儲量佔全國37%、亞洲第一。錳渣治理是世界性難題,為此銅仁創新“四鐵五法”治錳,推動錳渣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拓展錳渣產品在路基建設、礦山充填等應用場景,順應群眾期待,得到生態環境部的充分肯定。

今年4月,銅仁制定了全國首個“錳渣筑路”標准——《公路路基建設用焙燒電解錳錳渣施工技術規程》,實現錳渣“變廢為寶”,填補了全省錳渣路基應用標准空白,為“錳三角”乃至全國錳產業資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和樣本。同樣,在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園區企業匯成新材料萃取車間,一塊塊硫化錳渣經過球磨、浸出、除雜等工序后,提取出鎳、鈷、錳等有價金屬,再通過先進生產工藝制作成電池用硫酸錳、電池用四氧化三錳等材料,銷往全球市場。匯成新材料自主設計的利用硫化錳渣制備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材料的生產線,被錳行業認定為“全球首條利用硫化錳渣制備動力電池材料的生產線”。

此外,銅仁市出台《銅仁市烏江、沅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辦法》,推動市域烏江、沅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先后獲省級獎勵資金1500萬元,2024年以來,梵淨山區域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補償4.78億元,用於設立護林員、管水員等“生態公益崗”,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捧上“生態金飯碗”。今年實施的《梵淨山保護條例》《錦江流域保護條例》,將森林防火納入生態賬戶積分體系,村民參與巡護可兌換貸款優惠、景區門票等獎勵。這一機制推動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6.5%,帶動鄉村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18%。

推動綠色發展 實現生態價值轉化

近年來,銅仁市堅持以生態文明引領現代化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培育綠色農業品牌、打造綠色經濟引擎。

生態工業方面,銅仁市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資源優勢,聚焦新型工業化和特色生態工業,著力突破高效採選冶技術,圍繞“鋰電池及材料、鈉電池及材料、廢舊電池回收利用”三條產業鏈打造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鏈,加快打通本地錳礦到新型錳材產業化路徑,奮力打造千億級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目前,銅仁市已聚集中偉、凱金、匯成等17家新能源企業,形成從錳礦開採到電池回收的完整產業鏈,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規上企業已發展至80余家。

貴州銅仁: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貴州銅仁: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生態農業方面,銅仁市聚焦農業現代化做優生態農業,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加快發展肉牛、紅薯、抹茶等優勢產業,著力打造銅仁東部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區和西部山地特色生態農業發展區。目前,全市建成生態茶、生豬、蔬菜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形成牛羊、家禽2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建成高品質抹茶基地6.16萬畝、全球最大抹茶單體車間2座、世界抹茶超級工廠1個,帶動全市7個縣34個鄉鎮11萬名茶農增收﹔全市存欄牛76.8萬頭,肉牛飼養量居全省第三,現有肉牛產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8家。

生態旅游方面,銅仁市聚焦旅游產業化做強生態旅游,加快梵淨山世界級旅游景區規劃建設,健全萬山朱砂礦系列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做優中南門古城、石阡溫泉、馬拉鬆賽道等品質魅力,著力打造國際知名生態旅游目的地。2024年,銅仁梵淨山接待游客198萬人次,帶動引領全市接待國內游客人次、旅游總花費分別增長14.5%、15.7%,增速均排全省第一。2025年簽約文旅項目總投資29.5億元,“梵淨山馬拉鬆”單季賽事拉動綜合消費5.17億元。

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到生態價值實現轉化……銅仁堅持以“兩山”理念為指引,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生態紅利不斷釋放,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圖/文 譚霜、張宏揚)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