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普定縣化處鎮焦家村:千畝香蔥綠 鋪就振興路

2025年09月01日16:0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走進普定縣化處鎮焦家村,千畝香蔥田綠意盎然,農戶們三五成群,忙著採收香蔥,大家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片曾經的普通農田,如今已是村民口中的“致富田”。焦家村以香蔥產業為核心,聯動多元農業發展,走出了一條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鄉村振興路。

焦家村以香蔥產業為核心,聯動多元農業發展,走出了一條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鄉村振興路。.jpg

焦家村以香蔥產業為核心,聯動多元農業發展,走出了一條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鄉村振興路。

在普定縣燕子種植場,趁著晴好的天氣,種植戶陳文富正組織村民採摘、分揀香蔥。30多名工人坐在凳子上,或彎腰拔蔥,或分揀黃葉,或清洗捆綁,指尖翻飛間,一捆捆鮮嫩的香蔥被整齊碼放,等待著經銷商的貨車上門,銷往全省各地。“昨天我們發了6000斤香蔥出去,主要銷往貴陽、六枝、安順、畢節等地。發到省內的客戶提前一天下訂單,我們把香蔥整好洗干淨后,他們就能直接拉走。”陳文富說。

化處鎮焦家村的香蔥產業以“公司+基地+市場”模式精准對接需求,實現從“零散種”到“連片擴”的蛻變,通過銷售商上門批發,產銷鏈路通暢高效,群眾種植意願高。

焦家村位於普定縣化處鎮東北面,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優勢突出。目前,香蔥產業的規模和效益都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播種面積由2017年的200畝發展到目前的1800畝,成了撐起村民收入的“主力產業”。

陳文富介紹,由於這片土地的地理環境和水源條件都不錯,他從2017年就開始搞香蔥產業,目前已有110畝的規模。

如今全村除了1800畝香蔥外,還有1300畝生姜、1000畝高粱、600畝黃瓜、400畝佛手瓜和150畝茄子。.jpg

如今全村除了1800畝香蔥外,還有1300畝生姜、1000畝高粱、600畝黃瓜、400畝佛手瓜和150畝茄子。

同時,焦家村積極推廣運用節水灌溉技術,噴滴灌管網已全覆蓋蔬菜種植基地,破解了蔬菜種植“靠天吃飯”的難題。“有關部門在焦家村幫扶了一些項目,比如這個噴灌項目,對種植蔬菜起到了重要作用。”化處鎮焦家村村干部姜林說。

香蔥是名副其實的“短平快”富民產業。一季畝產約3000斤,一年可種植四季,年均畝產高達12000斤,年利潤6000余萬元,產業盈利能力強勁。產業旺了,最受益的是家門口的村民,70多歲的周大美坐在隊伍裡分揀香蔥,她一邊算著賬,一邊做著手裡的活。“來做了兩天了,這是計件工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化處鎮焦家村村民周大美說。

焦家村積極推廣運用節水灌溉技術,噴滴灌管網已全覆蓋蔬菜種植基地,破解了蔬菜種植“靠天吃飯”的難題。.jpg

焦家村積極推廣運用節水灌溉技術,噴滴灌管網已全覆蓋蔬菜種植基地,破解了蔬菜種植“靠天吃飯”的難題。

如今,全村除了1800畝香蔥外,還有1300畝生姜、1000畝高粱、600畝黃瓜、400畝佛手瓜和150畝茄子。姜林稱,由於絲瓜行業不錯,今年村裡也新引進絲瓜種植。曾經一度冷清的村子,因產業重新有了煙火氣,如今的焦家村,不僅有連片的香蔥田,生姜、高粱、茄子等作物錯落分布,一個個產業不僅結出了豐收的果實,更扎進了村民的好日子裡。未來,隨著更多產業落地、技術升級,焦家村的鄉村振興路,定會走得更穩健、更長遠。(文/圖 支逃雲、林倚帆)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