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台 探索“點綠成金” 助力“兩山”轉化

近年來,貴州茅台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推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不斷厚植生態底色,探索出了一條以茅台酒為產品媒介,助力“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以綠為底描繪了一幅高質量發展畫卷。
筑牢生態屏障,激活綠色引擎
好山好水釀好酒,好酒出自好產區。茅台酒香飄世界,離不開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的良好生態。茅台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水、土、氣、微”持續構建完善生態系統,下大力氣守住守好寶貴的綠水青山資源財富,將守護赤水河視為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綠色事業。
“水為酒之血”,釀好酒,需取好水、用好水。多年來,茅台累計捐資超4億元,助力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對“取、供、用、排”開展全周期管理,全面實現制酒生產冷卻水循環利用,豐富完善風冷、中水回用等節水舉措,冷卻水循環利用率超87%。開展“水足跡”測算,針對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廢水處理等痛點、難點,探索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技術指南、運營規范及標准體系,為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輸出“茅台方案”。
圍繞土壤保護利用,持續優化本體層與空間層。本體層方面,構建茅台有機高粱基地無機元素指紋圖譜庫,開展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研究與鄉土植物保護﹔空間層方面,聚焦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綠色低碳、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持續優化“三生空間”布局,提高單位用地生態經濟效益。
做好大氣污染防治,降低生產生活碳排放。茅台對每一瓶產品的“碳足跡”和“水足跡”進行追蹤,啟動天然氣鍋爐低氮改造工程,持續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同時,扎實推進綠電100%轉化應用、燃油車逐步退出廠區、辦公綠色化,積極探索運用二氧化碳熱泵、余熱回收等技術,多措並舉減少碳排放,全面改善空氣質量。
深入保護微生態與自然生態。茅台探明不同季節區域自然生態所承載的各種微生物,全力維護釀酒微生物群落生長環境﹔構建流域小尺度生態環境承載評估模型,初步明確傳統釀造產區白酒產能的合理容量,納入企業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統籌考慮。
轉化生態價值,賦能產業新篇
貴州茅台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核心要義及其價值內涵,以企業發展不斷反哺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價值轉化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動能”。
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茅台聚焦經濟發展主責主業,依托赤水河流域產區優質水源、紫紅泥、糯高粱等稟賦資源,持續推動生態資源轉化為綠色、有機、生態產品。鑄就“世界烈酒第一品牌”,2024年實現營收1871.9億元,並引領行業發展,生態效益持續釋放,以經濟高質量發展生動書寫踐行“兩山”理念的綠色實踐。
此外,茅台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糟、廢窖泥、廢稻草等進行有效轉化利用,形成“氣、肥、飼料”等生態產品,持續深化“酒糟+”高附加值技術及產品研發,積極培育綠色、低碳、循環產業。
推動經濟價值向生態價值轉化。茅台始終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每年將營業收入的1.5%作為環保專項資金,用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開展“雙碳”行動、實施節能減排,科學構建“135”綠色發展體系。同時,科學測算一瓶茅台酒的“碳足跡”和“水足跡”,明確重點環節,採取措施降碳減水。預計到2030年,每一瓶茅台酒全產業鏈的碳排放和水消耗將分別降低20%和30%以上。
推進綠色發展,共享生態紅利
從戰略高度出發,茅台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一基地一標杆”“兩山”“雙碳”等相關一攬子方案,將綠色低碳發展方案細化為163項具體任務,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能得到有效落實。為科學評價企業綠色發展水平,茅台建立了生態環保“制度地圖”,並構建了生態發展指數指標體系,從4個方面11個維度設立39項具體指標,全面涵蓋企業發展的各個方面,為茅台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一系列嚴格而細致的舉措,助力茅台在兩年時間內,實現了明晟ESG評級結果從B級到A級的三級躍升,成為目前唯一獲得A級評級的白酒企業。
茅台生在大山,注定就有如山一樣的擔當與責任。作為白酒行業頭部企業,茅台依托“中國茅台·國之棟梁”公益品牌,牽頭開展系列生態守護行動:聯動雲貴川三省開展義務植樹,筑牢赤水河流域生態屏障﹔舉辦流域可持續發展論壇,匯聚政企學研各界智慧,為酒業與生態協同發展搭建交流平台﹔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持續推動流域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讓“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成為行業共識。
未來,茅台將持續深入推進產業帶動和公益行動,依托赤水河生態公益基金,高標准建設流域原料基地,在環境治理、生態補償、鄉村全面振興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構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生動局面,厚植生態底色、增添科技亮色、做足發展成色,為保護“美麗河湖”、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茅台力量。
數據來源:貴州茅台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5年08月15日 第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