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向天空要生產力!貴州鎮寧: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發展新賽道

2025年08月14日17:1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碧綠的田野上,銀灰色的無人機輕盈掠過稻田,精准執行植保任務,顯著提升作業效率。

群山環抱間,無人機穿透雲霧,將蜂糖李穩穩送出大山,有效破解農業“最后一公裡”難題。

新落成的飛行訓練營地內,“阿若拉”固定翼飛機剛剛完成試飛任務。

森林上空,巡查無人機實時監控火情,智能系統快速鎖定起火點……這是貴州省鎮寧自治縣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的寫照。

去年以來,鎮寧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產業基礎、多元應用場景等優勢條件,搶抓機遇,積極謀劃布局,將培育發展低空經濟產業作為鎮寧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未來產業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構建具有鎮寧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場“向天空要生產力”的產業變革正悄然開啟。

圖為阿若拉SA60L固定翼飛機在飛訓營地起飛。

圖為阿若拉SA60L固定翼飛機在飛訓營地起飛。

產業基因與政策機遇共振

若追溯鎮寧的低空產業基因,時光指針需倒撥到半個多世紀前的三線建設時期。1965年,“大三線”戰略的實施,沿“貴陽—安順—鎮寧”這條線上密布的航空工業制造基地,成為這裡最早播下的航空種子。特別是近些年,有了中航工業持續幫扶的加持,讓鎮寧低空產業發展駛上了快車道。

圖為大疆無人機服務點工人正在維修無人機。

圖為大疆無人機服務點工人正在維修無人機。

“鎮寧山多林多的自然環境為低空經濟落地提供了天然場景支撐。”鎮寧自治縣產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鎮寧附近擁有黃果樹瀑布、花江大峽谷、平壩萬畝櫻花園等旅游資源,縣域內有高蕩景區、夜郎洞、黃龍湖等旅游資源,為發展低空觀光、探險、研學等,探索“雲端風景線”提供了資源支撐。

此外,本土蜂糖李、櫻桃、芒果等35.43萬畝山區特色水果產業及茶葉、小黃姜等山區特色產業則成為低空應用絕佳試驗田。

伴隨著“低空經濟”快速走進大眾視野,從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鎮寧敏銳把握機遇,加強全縣統籌,迅速打出發展“組合拳”。

圍繞低空經濟產業建設,鎮寧成立貴州航空產業城低空經濟產業示范基地指揮部,統籌發展全局。在石材產業園中拿出3000畝土地作為產業發展核心承載區。《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貴州航空產業城低空經濟縣域試點規劃》編制完成,為其長遠發展繪制藍圖。國有平台縣產發集團成為承接項目落地的實體化引擎,為培育鏈主企業注入源頭活水。

“縣裡組織全縣50余名領導干部赴華南理工大學,系統學習低空經濟產業先進地區發展經驗、政策法規及場景應用等內容。”鎮寧自治縣產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步開展了一系列“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高頻招商活動。當資源優勢、產業政策與清晰規劃交織成網時,“低空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助力。

圖為鎮寧啟黔通航低空“飛訓營地。

圖為鎮寧啟黔通航低空“飛訓營地。

低空場景照進現實

鎮寧探索低空產業發展的核心亮點,正是通過立體場景應用打開了技術價值變現的通路。

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今年6月,在鎮寧蜂糖李產區六馬鎮,數噸鮮果依靠空中物流翻越深山,“甜蜜產業”真正得以通山達海。

“我有200多畝蜂糖李,以前管護、採摘、運輸需要大量人工,按一人一天100元計算,一年下來就要6萬多元,山坡採摘困難還容易傷果影響品質。”六馬鎮紅簡村蜂糖李種植戶楊修義算了一筆賬,今年果子成熟期雨水多,採摘時間非常緊張,用無人機植保、吊運18元/畝,隻需支付2萬元,果子運送更快還不容易損傷,效率提高成本明顯降低。

今年以來,以大疆、極飛為主力的植保機累計覆蓋作業面積超過8萬畝作物,智慧農業新模式在鎮寧周邊快速鋪開,同步帶動“飛手經濟”崛起。

圖為植保無人機進行蜂糖李管護。

圖為植保無人機進行蜂糖李管護。

“公司主營業務有無人機銷售、操作培訓、維修及提供第三方服務。特別是在貴州這樣山地多的地方,無人機植保打藥和吊運,在雨季和農忙季節能有效解決人工採摘和運輸的難題。”極翼飛防負責人陳善志介紹,除了在農業植保領域有廣泛應用外,無人機還被廣泛用於工業級的吊運任務,其提供的工業級無人機,如FC100等,能夠滿足特定場景下的運輸需求,盡管其價格較高,但考慮到成本和效率,對一些行業來說是很不錯的選擇。

“比如景區改造運輸材料,要保護原始的生態環境,不能修建相應設施,採用人工運輸成本巨大,無人機運輸就簡單多了。”陳善志坦言,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普及和人們認知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農戶和企業開始接受並使用無人機服務。特別是在一些特定的場景,無人機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和價值,讓市場接受度在逐漸提高,現在貴州市場無人機的保有量和銷售量正逐步提升。

鎮寧啟黔通航低空“飛訓營地”,教練員焦照凱正細致地教導學員執行試飛前的飛機檢查程序。該營地於今年5月建成並投運,阿若拉SA60L固定翼飛機在鎮寧完成了持証后的首次飛行。之后短短時間內便吸納了10名飛行學員,80余人次體驗低空飛行。6月10日開通飛往貴陽白雲區及畢節大方縣的2條空中轉場航線。6月26日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培訓訓練大綱通過民航局審核。

“目前營地主要用於飛手培訓、試驗試飛等,主要面向航空愛好者和對低空飛行有興趣的人群,現在每天有4-5名學員在這裡學習。”焦照凱介紹,下一步,營地將繼續增加更多設備和申請新航線,並拓展空中觀光等業務。

隨著無人機和直升機在應急救援、城市安防、巡檢、國土測繪等領域上演“空中煥新”,多元的應用場景在為各類低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生長空間的同時,也在為鎮寧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布局提供指引。

圖為植保無人機演示噴洒農藥。

圖為植保無人機演示噴洒農藥。

聚“鏈”成群 向新而行質效升

鎮寧對低空經濟的探索,不僅體現在場景應用的突破上,更深層次的支撐在於其系統化、鏈條化的產業生態構建。鎮寧正從單純的場景應用向“研發-制造-運營-服務”全鏈條協同的產業集群目標邁進,這為“御風起飛”提供了堅實的內核動力。

近日,在鎮寧飛訓營地,30多名村民正在培訓老師的指導下,興奮地操作著無人機遙控器。學員蔣詩琪感嘆道:“學會植保和吊運操作還能有更多就業機會,能有機會免費學習真的很不錯。”

今年以來,鎮寧結合群眾需求,各相關部門積極組織開展無人機相關培訓。“我們利用縣級職業技能培訓基金,為村民提供免費的‘飛手’培訓。報名遠超預期,培訓班不得不連續增開多期以滿足需求。”鎮寧人社局就業創業指導股股長吳竹慶表示,許多村民在學會無人機操作后,立即組團購買無人機投入到當地的水果吊運工作中。

鎮寧大力推動整條低空產業鏈條在黔中山谷加速聚合,低空產業生態體系正從概念迅速具象化。

“各市場主體聞風而動,紛紛布局鎮寧,截至目前關聯企業已達21家,經營范圍涵蓋航空制造、飛行服務、飛行培訓等多個領域,集群效應初顯。”鎮寧自治縣產業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

圍繞制造端,鎮寧大力推進高純貴金屬銫、銣及其衍生物無機鹽生產項目前期工作有序開展。目前已落地低空裝備制造業項目9個,總投資14.5億元。已簽約元江盒美科技投資15.3億元的年產40噸高純貴金屬生產建設項目,湖南兆科動力電池生產等項目相繼洽談、簽約。

圍繞服務端,鎮寧大力推動低空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推進民用試驗試飛基地建設,目前落地低空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項目11個,總投資8.6億元。目前,北京華伍創新科技已在鎮寧飛訓營地開展軍警兩用無人機試驗試飛。

圍繞應用端,50個低空經濟創新應用場景項目有序推進,目前已實施鎮寧蜂糖李特色山地農業智慧飛防與短距離運輸服務項目、鎮寧經濟作物植保飛防項目、無人機培訓項目等場景應用項目。其中,僅植保無人機已累計覆蓋超過8萬畝作物。各部門、企業無人機總數已達63台,一季度共飛行35000架次,飛行小時數達到6000小時,廣泛用於防火、植保、物流等領域。

圍繞市場端,大疆、極飛等頭部企業加速下沉市場布局,在鎮寧及周邊累計售出超過250台無人機,覆蓋六盤水、畢節等周邊市場。伴隨銷量增長,培訓業務同步發展。目前,超600名學員經本地培訓走上操控台。其中,11人持有民航認証執照(CAAC)。

本土服務網絡同步生長,極翼飛防負責人陳善志說:“我們將鎮寧及周邊的飛手組織起來了,加上自己團隊20人全年待命為大家提供植保服務,前段時間電話都被‘打爆’了,很多人找無人機進行吊運植保,從銷售、培訓到植保服務已形成完整鏈條。”

如今,鎮寧正堅定地御風而行,向天空要生產力,一條山與雲相會的發展新跑道正徐徐打開它的起落架。(文/圖 郭黎瀟)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