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江口:愛心托管班 快樂“暑”不盡,精彩“托”一夏

盛夏蟬鳴季,成長正當時。為有效解決易地搬遷少年兒童暑假“看護難”的問題,服務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讓他們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在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總工會、團縣委、街道黨工委及微愛社工的大力支持下,這個暑期,雙江街道興隆社區竅灣易地搬遷安置點托管班正在火熱進行。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同學們,一定要牢記防溺水六不要原則!”開班第一課上,志願者深入講解暑期防溺水安全知識,引導孩子們增強安全意識。
活動現場。
提前儲備力量,精策點亮托管
開課前期,按照以往常規流程,相關負責同志組織參加暑期活動的學生家長及返鄉大學生志願者召開主題實踐活動座談會。介紹此次活動目的及意義,要求志願者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並重點強調時刻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會后,與學生家長簽訂暑期安全協議告知書。
“暑期托管班不只是看孩子、輔導作業,更要讓孩子們在這兒長知識、交朋友、懂感恩。孩子們的安全是底線,課間活動要盯緊,接送要跟家長對接清楚,防溺水、防詐騙這些課得講透。”街道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吳乃強在座談會上說道。
暑期愛心托管班師資團隊是由江口縣總會勤工儉學項目、團縣委招募及微愛社工等5名志願者組成。在這個特別的暑期課堂上,他們不僅要為搬遷兒童提供專業的課業輔導,還要開展豐富的特色課程,為搬遷群眾子女打開一扇認識世界的新窗口,暑期愛心托管班也成為了大學生和小學生雙向奔赴的好“趣”處。
活動現場。
志願搭橋促成長,青春支教點希望
“第一次給孩子們講防溺水,我緊張得手心冒汗。”姚文坐在教室后排的椅子上,望著正在做手工的孩子們,眼裡滿是溫柔。這個從怒溪鎮搬遷到安置點的大學生,暑假裡最驕傲的身份,就是托管班的“小姚老師”。
為了把托管班辦得更貼心,志願者們想出了不少“笨辦法”。每天下午放學后,他們分成兩組入戶走訪,對托管班小朋友的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將孩子們平時在課堂上不敢問的問題及學習難點,都一一記錄在“小手冊”裡,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根據小朋友年齡階段知識薄弱情況有針對性地開設了拼音輔導、方程列式等進行一對一貼心輔導。
托管班的課堂,從來不缺驚喜。在文明禮儀課上,秦老師穿著素雅的旗袍,教孩子們“遞東西要用雙手”“說‘謝謝’要看著對方的眼睛”。她請小文上台給大家遞鉛筆,起初男孩手忙腳亂,練了三次后,他穩穩地把鉛筆遞給同桌,還小聲說了句“請用”,全班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活動現場。
“我已是暑期班的‘常客’,每年放寒暑假,我最期待的就是樓下的托管班開課,那裡不僅有大哥哥大姐姐來輔導我們做作業,還會教我們繪畫、唱歌,媽媽每天早出晚歸,我參加托管班她也不會擔心我和弟弟在家無人看管”參加托管班楊同學說道。
為了讓搬遷托管班的孩子們盡快融入新環境建立新友誼,開設了多種特色課程,不僅有文明禮儀,讓孩子們養成懂禮、知禮、學禮、用禮的好習慣,還有“童心向黨”紅色經典誦讀課,鼓勵每位孩子勇敢上台誦讀名著,鍛煉了孩子們表達能力和膽量,還有“我是父母的小幫手”主題交流課,讓孩子們上台分享在家幫助家人分擔家務的故事,引導孩子們理解父母,用實際行動感恩家人。還有精心設計的創意空間、手工剪紙、趣味運動課程,極大地增加了課堂的豐富度和趣味性,提高了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團結協作意識和動手能力。
李媽媽每天早上送孩子來時,總會站在門口看一會兒:“以前我總擔心他在家看電視、玩手機,現在他每天回來都講托管班的事,說今天又學了新東西,我這心裡呀,踏實!”
托管班安全協議簽訂會。
學生家長交流群裡更是暖意滿滿。每天下午五點半,群裡准時“上新”——孩子們上課的照片、做手工的視頻、誦讀的錄音,家長們的消息像雨后春筍似的冒出來:“謝謝老師,我家娃今天笑得真開心”“這手工做得比在家強多了”“看到他舉手發言,我眼淚都出來了”。
據了解,自2021年起,雙江街道興隆暑期竅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連續五年面向搬遷群眾子女開設公益暑托班,旨在緩解青少年兒童暑期照護難題,搭建學習交流平台。暑托班始終堅持“公益、自願”原則,統一配備並健全基礎設施設備,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500余名學生。
夕陽西下時,托管班的燈還亮著。志願者們在收拾教室,孩子們的笑聲好像還 回蕩在教室裡,課桌上的彩紙、黑板上的粉筆字、讀書一角借出去的書籍,都在訴說著這個夏天的故事——關於一群年輕人的熱忱,關於一群孩子的成長,關於一個安置點裡,那些被溫暖點亮的日子。而這份溫暖,還在繼續生長,像窗外的梧桐樹,朝著陽光的方向,使勁兒地往上長。(圖/文 楊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