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江口雙江:駐村兩年守初心,情系槐楓促振興

2025年08月12日16:16 |
小字號

在貴州省江口縣雙江街道槐楓社區的青山綠水間,有這樣一位駐村第一書記,他用兩年時光扎根基層,以真心換真情,以實干促發展,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振興的活力。他就是槐楓社區駐村第一書記譚紹鋒。從2023年主動請纓駐村,到如今兩年間他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希望,書寫了一段新時代青年扎根鄉村、奉獻基層的動人篇章。

駐村兩年守初心,情系槐楓促振興。

駐村兩年守初心,情系槐楓促振興。

建強支部,凝聚黨建添合力

譚紹鋒深知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必須把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頭號工程”。他協助社區黨支部精心制定“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方案,突出主題,嚴肅紀律。一年多來,規范召開黨員大會16次、支委會24次,上黨課6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8次,讓組織生活嚴起來、實起來。策劃組織“我為群眾辦實事”、“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警示教育、“七一”聯建、“重陽敬老愛老”“綠色槐楓·保衛行動”等內涵豐富的主題黨日活動,融入志願服務、環境整治、文娛競賽,有效激活了黨員隊伍的“一池春水”。在黨員隊伍建設方面,譚紹鋒注重培養后備力量。兩年來共發展黨員2名,預備黨員1名,發展對象2名,入黨積極分子1名,村級后備力量儲備2名。全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為村子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能。“譚書記經常帶著我們這些黨員干部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清理垃圾、插秧、種樹……村民看見了都紛紛響應,主動參與進來,如今的槐楓社區黨支部,已成為群眾信得過、靠得住的‘主心骨’。”槐楓黨員曾小令說道。

深耕民生,辦好實事暖民心

“書記,已經連續20多天沒下雨,我這裡水也抽不上來,這麼多豬可怎麼辦啊?”艾門二組的養豬大戶倪天鳳因為用水困難焦急地找到村委會,在烈日烘烤下,水汽蒸發、水壓持續走低,養殖基地陷入了缺水的困境。譚紹鋒得知后積極協調部門,解決了60米水管的問題,化解了群眾養殖產業缺水危機。倪天鳳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為民服務解難題,是駐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譚紹鋒始終將群眾冷暖挂在心頭。他匯集聯建單位及“雙報到”黨員力量,廣泛收集“微心願”,精准對接群眾急難愁盼,開展實踐活動為群眾辦實事30余件﹔積極向上級民政部門爭取救濟物資,慰問孤寡老人、困難群眾60余人次﹔成功爭取“四在農家·美麗鄉村”亮化指標,為社區道路再增添18盞太陽能路燈,照亮村民幸福路。汛期沖鋒在前,積極參與應急值守、險情排查、轉移群眾等工作,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他用一項項“民生清單”兌換群眾的“幸福賬單”。

駐村兩年守初心,情系槐楓促振興。

駐村兩年守初心,情系槐楓促振興。

精准施策,筑牢防貧促增收

槐楓社區是國家二類脫貧村,72戶脫貧戶及監測戶的增收問題,是譚紹峰心頭的“頭等大事”。他和社區“兩委”把防返貧與促增收擰成一股繩,想出了不少實招。他們將全社區科學劃分為4個網格,建立“村干部+駐村干部”包保機制,精准建立10類重點人群台賬,緊盯“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3+1”保障,確保風險“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入戶走訪核查上級線索60余條,他們逐戶核實、精准施策,高效完成核查,形成專項報告16份並上報街道,要帶領隊伍精准宣傳解讀產業獎補、交通補貼、臨時救助、就業幫扶、“雨露計劃”等政策,協助群眾申報各類補貼救助資金逾30余萬元,有效化解群眾在就學、就醫、就業、生產上的燃眉之急﹔為不便外出的老人、婦女爭取公益性崗位,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盤活資源,點亮產業振興路

產業是增收的“主引擎”,產業振興是鄉村發展的核心。譚紹鋒積極扮演“參謀員”與“聯絡員”角色,為槐楓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牽頭龍背坡公墓集體經濟項目運營管理,積極為盤活閑置的生豬養殖廠房、魚前小學、尹家安置區小學等集體資產出謀劃策,盤活資源。發揮“橋梁”作用,借助政協平台,對接銅仁市高校農業方面專家委員入村指導羊肚菌、平菇等食用菌種植技術,為發展特色種植產業播下希望的種子。積極牽線搭橋,促成街道、社區組建考察組赴外產業強縣學習食用菌、農旅研學、淡水魚養殖等產業經驗,拓寬了社區干部的產業發展思路,為槐楓產業多元化發展埋下伏筆。

駐村兩年守初心,情系槐楓促振興。

駐村兩年守初心,情系槐楓促振興。

七百個日夜的堅守,槐楓社區的每一寸變化,都刻在譚紹鋒心裡。“我只是做了黨員該做的事,村民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動力。”他常說,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走著走著,槐楓的面貌就越變越好,村民的笑容也越來越多。如今的槐楓社區,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目標穩步前進。(圖/文 孟安琪)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