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江口:筑牢舌尖安全線 護航群眾健康路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貴州省江口縣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有序推進、學做結合,將“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聚焦門店餐飲、校園堂食、流動攤販等開展食品安全執法檢查,切實保障廣大群眾、來江游客舌尖上的安全,真正實現學習教育成果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轉化。
快速響應 源頭把控嚴如鐵
食品安全是群眾幸福生活的保障。為切實加強餐飲行業監督管理,落實餐飲經營企業主體責任,推進行政監管與社會監督有機結合的共治模式建設,保障縣域內廣大消費者和來江游客的飲食安全,江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開展餐飲食品安全“你點我查”活動,將縣內餐飲經營企業分為數個批次作為廣大群眾征集檢查對象,並與消費者互動,重點檢查經消費者投票過后,“呼聲最高”的經營企業和門店,用實際行動響應訴求,守護梵天淨土那一縷純淨的人間煙火色。
檢查中,工作人員重點對消費者“指定”門店的“三無”食品使用情況,食品經營戶從業人員持証經營、健康管理情況、採購食材情況,餐飲單位從原料採購及貯存、食品加工制作、餐飲具洗消及食品留樣等各個環節及經營戶使用劣質食用油、不合格調味品以及非食用鹽等行為進行全面檢查,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並詳盡公布檢查過程和整改結果。截至目前,“你點我查”活動已進行2期,涉及餐飲門店60余家。
“這個暑假帶孩子首次來梵淨山旅游,從山上下來后,我們在景區用餐,這裡的環境整潔衛生,服務人員全程佩戴工作服和工作帽,在這裡用餐和游玩,確實令人食之放心、游之安心、娛之開心。”來自江蘇省無錫市的游客簡女士說。
跟蹤問效 校園守護穩若山
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師生身體健康,也牽動著每一位家長的心。據悉,目前江口縣共有學校75所,學生35572人,其中開餐學校71所,惠及學生27091人。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口縣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餐通用衛生規范》,充分發揮“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督作用,對校園食堂各環節進行實時監督。
為保障供校食材品質,江口縣還成立了由發改、市監、財政、教育、學校及家長代表參與的詢價工作小組,採取本地食材“基地+農戶+配送+學校”直供模式,配送企業與基地(農戶)簽訂直供協議,並加強對直供基地的常態化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確保供應食材綠色安全。針對26所小規模學校膳食經費不足問題,縣級財政每年出資50萬元給予補助。同時,加強配送企業財務監管,跟蹤督促配送企業按時將營養膳食資金撥付給上游供應商。
為多方面確保校園食品安全,江口縣充分發揮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作用,每月不少於1次入校常態化開展食堂監督檢查並參與陪餐,對食堂全流程、全方位進行監管,並定期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媒體入校監督陪餐,全方位審視食堂管理,精准督促問題整改。同時,向社會公開省市縣教育局和市監局舉報電話、縣紀委監委監督碼,接受群眾監督。
常態執法 聯合巡治柔似水
餐飲門店的檢查和整改是直面群眾舌尖安全“煙火色”,流動攤販的規范和整治則是關乎民生福祉與城市秩序的文明線。為進一步規范城市秩序、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著力解決流動攤販市場經營秩序和食品安全等問題,江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與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縣農業農村局、雙江街道辦事處及文明城市創建辦公室聯合開展流動攤販集中整治,全力守護城市“煙火氣”與民生需求。
整治過程中,執法人員秉持“以人為本、文明執法、服務民生”的理念,始終堅持“柔性執法,勸導普法”的方式,重點聚焦城區肉類市場和流動攤販治理,強化巡查管控,嚴厲打擊私屠亂宰、經營未經檢驗檢疫肉類及違規佔道經營等行為,同時耐心細致地向攤販宣傳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詳細說明佔道經營存在的安全隱患,引導肉類流動攤販向農貿市場及便民市場內規范有序經營,切實增強其規范經營意識。
“現在出門走在人行道上,再也見不到收攤后的遍地垃圾和油污了,心情也隨之舒暢很多。”家住雙江街道梵景銘苑的居民張女士表示,近期的江口縣城變化顯著,隨著多部門對流動攤販的持續整治,道路變得暢通,城市環境亦煥然一新。
下步工作中,江口縣將常態化開展流動攤販聯合整治工作,堅持嚴管不鬆懈、常抓不鬆勁,持續強化日常巡查,全面加強流動攤販規范管理,不斷鞏固和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營造自覺維護轄區環境秩序的良好氛圍,努力打造井然有序的經營秩序和街道環境,讓“煙火氣”既有序又有情。(殷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