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重症醫學研究訓練營 為守護生命防線凝聚核心實力
8月8日—8月10日,由貴州省研究型醫院學會及其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貴黔國際醫院與貴州省人民醫院聯合承辦的“第三屆重症醫學研究訓練營暨2025貴州省研究型醫院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年會”在貴陽成功舉辦。
這場為期三天的學術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結合模式,1500名重症醫學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臨床醫護人員及研究人員現場參與,線上觀看人次突破六萬大關。從學科發展成就到關鍵短板,從科研能力提升到可持續發展路徑,與會者齊聚一堂,為守護生命最后防線的重症醫學事業共謀新篇。

會議現場。
重症醫學作為現代醫學中守護生命的最后防線,自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首個ICU建立以來,經過一代代重症醫學人的不懈努力,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並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全國重症醫學研究在研究方法學領域仍顯滯后,成為制約青年研究者成長的瓶頸。在此背景下,本屆訓練營應運而生,旨在系統性提升臨床醫護科研能力,培育后備力量,驅動中國重症醫學研究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在貴州重症醫學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這場學術大會恰逢其時。希望以此次大會為支點,撬動科研、臨床、教學、人才培養的協同發力,讓貴州重症醫學研究既能扎根本土,又能持續生長。”貴州省研究型醫院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施賢清教授在開幕致辭中,將會議意義與地方發展實際緊密結合。

開幕式。
聚焦地方發展的同時,貴州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楊康則從專委會建設的角度,肯定了平台對人才培養的推動作用:“兩年多來,重症醫學專委會始終帶著引領行業的雄心,以高站位的規劃和濃厚的學術氛圍,讓一批青年醫師從‘跟跑’到‘並跑’。”他特別強調,本屆大會從學科前沿的突破到臨床診療的細節,既有對趨勢的洞察,又有對實踐的指導,必將成為貴州重症醫學躍升的加速器。
作為承辦方代表,貴州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強教授的致辭更添實踐溫度。他結合貴州省人民醫院的實踐提到,本次會議帶來的新理念、新技術,將直接賦能基層救治能力,“讓每一份守護都更有底氣”。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建新教授,重點解析了本屆訓練營的“靶向升級”特點。他提到,與以往相比,本屆訓練營更聚焦重點疾病攻堅、研究方法落地及實戰案例復盤,這種調整更貼合區域性能力鍛造的需求。
同時,周建新教授直指行業現存痛點:“我們不缺患者數據,缺的是把臨床問題轉化為科研課題的能力,更缺用規范方法呈現研究成果的能力。”他期待,貴州能借此探索出一套可復制的“從臨床到科研,再從科研回到臨床”的成長路徑,為區域乃至全國科研能力提升樹立標杆。

專家致辭。
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第四屆主任委員於凱江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會長席修明教授、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長張幼怡教授亦在致辭中凝聚共識。他們一致肯定我國重症醫學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同時清醒指出,在科研能力、人才培養體系、教學方法與實踐結合度等方面仍存在顯著不足,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差距。三位專家寄望本次大會成為補齊短板、加速趕超的重要平台,推動重症醫學整體科研水平與臨床救治能力邁向更高層次。
在各位專家的深度剖析與期待中,本屆大會的核心內容與實踐價值愈發清晰。大會精心設置1個主會場與5個分會場,授課版塊設置豐富多樣,涵蓋了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方法學、統計學、論文寫作與發表、真實世界研究等多個關鍵領域。

分會場。
訓練營特別邀請到的國內及香港地區知名專家,均是在重症醫學領域有著深厚造詣和豐富經驗的知名教授。他們的授課內容既包含了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又結合了實際臨床案例,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和指導性。
“訓練營總能帶來新方法、新視角。”連續三屆參會的青年醫生代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劉旭主任醫師深感觸動,他指出,當前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80至90歲的高齡患者數量激增,相比之下,60至70歲已算是相對年輕群體。這些患者的器官功能儲備已明顯衰退,因此在診療和用藥方面需要截然不同的審慎考量。而這裡的前沿研究和討論,為臨床醫生應對這些真實挑戰提供了寶貴思路和解決方案。

會議合影。
學術匯聚共鳴,智慧繪就藍圖。隨著三天的學術碰撞落幕,這場大會不僅為貴州乃至全國重症醫學的學科建設與科研能力提升注入了強勁動力,其聚焦基礎科研訓練、直面學科短板、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更為全國重症醫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貴州經驗”,引領重症醫學事業邁向新的征程,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筑牢堅實防線。(圖/文 貴黔醫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