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美食!金華鎮苞谷粑隔著屏幕都聞到香啦

當前,一款備受期待的限定美食,帶著濃郁的田園氣息與甜蜜滋味再次飄香上市,點燃了食客的熱情。
張永鳳一家將剛從土地裡新鮮採摘的玉米剝去外殼。
一早,觀山湖區金華鎮蒿芝村牛角坡組村民張永鳳一家便齊聚院中,開始制作苞谷粑。從脫粒到苞谷粑出爐,大家動作麻利,各環節緊密配合,希望以最快速度將苞谷粑送到食客手中。
玉米進入機器中完成脫粒。
“我從嫁過來就開始做苞谷粑,已經做了20多年了。我們做的苞谷粑都是現掰苞谷、現脫粒、手工現做,特別新鮮。這段時間訂單還挺多的,大部分是往年的回頭客,每年都會在我這裡訂購1000多斤。”張永鳳說。
“葛姨媽”將苞谷粑放進蒸鍋中。
另一邊,同樣以做苞谷粑出名的葛姨媽家,也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每天一早,他們全家人便圍坐在一起,開始脫粒、洗嫩葉、打玉米生漿、將生漿捏成團狀、用玉米嫩葉包上再整齊地放入蒸鍋。1小時左右,苞谷粑便制作完成。待其冷卻后,他們便會及時打包送到客人手中。
熱氣騰騰的苞谷粑。
“每年我們家的苞谷粑都是從七月十幾號開始做,現在大多數以團購為主,許多客人們來我們家工廠實地看了以后都會選擇訂購。目前一天的產量在三百斤到五百斤,我們採用的糯苞谷是當地很有名氣的小黃糯,口感軟糯香甜,是純正的綠色產品。”葛姨媽苞谷粑負責人丁鬆表示。
香甜可口的苞谷粑。
據悉,金華鎮蒿芝村制作苞谷粑的手藝傳承已久,憑借軟糯口感、金黃色澤與香甜滋味,一經上市便在貴陽市周邊“嶄露頭角”。現在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苞谷粑憑借低卡、粗糧的特性,廣受食客喜愛。目前,全村有15戶村民制作苞谷粑進行銷售,大家也因這門手藝每年有了穩定的收入。
“我們蒿芝村的特產就是苞谷粑,已經做了30年以上。每戶人家做出來的產量最少的都是100斤以上,多的有200-300斤,有的甚至達到500-600斤。”蒿芝村有關負責人蘭雲發說,“今年我們村正在申請修建冷庫,待冷庫建成后,我們會和農戶協商,把農戶集中到苞谷粑基地去生產加工,村委會也會幫村民們推銷推廣,增加收益。”(文/圖 邰芯雨、郝涌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