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雞蛋10億枚!鬆桃蛋雞產業快速崛起

7月23日,一場大雨過后,鬆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山巒如洗,薄霧在群山間流轉。位於山腳下的貴州梵淨蛋谷食品有限公司現代化養殖基地內,10個智能化大棚整齊排列,100萬羽蛋雞正啄食著由玉米、豆粕等科學配比的飼料,下層傳輸帶上,圓滾滾的雞蛋正“奔赴”分揀車間。
正大鎮聚寶村30萬羽蛋雞場生產車間。
在梵淨蛋谷廠區門口,記者經過70秒智能消毒通道進入生產區,隻見一輛輛大貨車正在排隊裝載鮮蛋。“每天雞蛋產量約90萬枚,24小時內直達粵港澳大灣區。”公司總經理劉飛介紹。這樣高效的產銷背后,是遍布廠區的智慧系統在發揮作用。
“每個棚有10萬羽蛋雞,隻需要兩個人管理。”劉飛說,養殖大棚內,各類傳感器組成的監測網絡實時抓取溫度、濕度、氨氣濃度等數據,當某項指標觸達預警值時,相應設備會自動啟動。更精准的是智能飼喂系統,根據蛋雞周齡、產蛋率等參數,進行精准喂料調節,優化喂料標准。而雞蛋分級車間,通過數字化系統,對每枚雞蛋實施紫外線殺菌、保鮮,將每個等級的雞蛋重量誤差控制在5克以內。從養殖、營養、生產、供應鏈,梵淨蛋谷的質量控制點達1185個,全面保障蛋雞的健康和雞蛋的品質。
蛋雞苗公母分選。
這種數字化能力正在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在鬆桃聖羅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孵化基地,一枚枚種蛋在實時監測系統下孕育。溫度、濕度、氧氣含量等數據通過全要素精准監控系統實時反饋,蛋雞種蛋在最優環境中等待破殼,年孵化優質蛋雞苗達5000萬羽。而在鬆桃苗族自治縣山地生態畜牧業發展中心,家禽專班主任陳敏輕點鼠標,數字畜禽養殖管理服務平台便呈現出蛋雞產業的實時數據。“從養殖環境預警到飼料精准投喂再到疫病監控,數字化貫穿全鏈條。”陳敏介紹說,該平台目前正在試用中,全面推行后,不僅能為政策決策提供依據,更搭建起上下游交易渠道,推動產業生態高效協同。
數字化讓產業快速發展,延鏈補鏈為產業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在傳統印象中,養雞場往往伴隨著刺鼻異味和環境污染,但在鬆桃,智能化養殖與循環經濟的結合改變了這一現狀。鬆桃苗族自治縣引進了河南萬源環保機械有限公司,縣內有機肥廠也與萬源環保機械達成技術迭代協議。以前需要一個月的處理量,現在隻需要7天。“雞糞風干處理后銷往雲南、廣西、四川等地加工成有機肥,不僅讓養殖污染問題迎刃而解,還能變廢為寶。”陳敏介紹。目前,全縣共有3家企業使用這種先進設施設備處理雞糞,年處理量達6.4萬噸。
盤信鎮20萬套蛋種雞場。
產業鏈的延伸還體現在飼料生產和淘汰雞處理環節。鬆桃鐵騎力士飼料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家禽飼料生產線的投產,標志著鬆桃蛋雞產業告別“飼料外購”時代。“過去從懷化運飼料,每噸運費120元,現在本地生產節約50元,年省成本近500萬元。”陳敏算了一筆經濟賬。
在淘汰雞處理上,鬆桃苗族自治縣與相關公司已簽訂180萬羽輪換蛋雞統一購銷協議。此外,近期鬆桃縣還將組織團隊赴省外進行蛋制品及雞肉深加工企業招商,推動產業向高附加值環節攀升。
繁忙的生產車間。
如今的鬆桃,已形成從種雞孵化育雛到蛋雞養殖再到廢棄物高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全產業鏈。數據顯示,全縣存欄父母代蛋種雞40萬套、年孵化優質雞苗5000萬羽、年出欄青年雞400萬羽、擁有340萬羽高品質蛋雞養殖基地,年產雞蛋約10億枚。集聚起30余家上下游企業,涵蓋1億枚蛋品初加工、500萬羽家禽屠宰、20萬噸飼料加工等環節,今年上半年家禽產業綜合產值達10.26億元,同比增長36.4%。
產業興則百姓富。通過“龍頭企業+國有平台+合作社+農戶”模式,鬆桃帶動1056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年人均增收4萬元,2025年兌現分紅156萬元,覆蓋脫貧戶、監測戶2800戶。
陳敏表示,未來鬆桃苗族自治縣將加快推進青年雞育雛、蛋品加工、家禽屠宰加工、品牌效應及600萬羽蛋雞養殖體系建設,持續強鏈補鏈延鏈,實現綠色產業閉環,全面推動蛋雞產業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牟紹莉 圖/受訪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