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黔西:畝產2547.30公斤 “畢薯8號”試種喜獲高產

2025年07月28日15:24 |
小字號

七月的黔西,驕陽似火,火辣辣的陽光炙烤著大地,連空氣都帶著灼熱的溫度。在黔西市觀音洞鎮黃泥村的土地上,幾位戴著草帽的人影正彎腰丈量地塊,卷尺在晨光裡拉出一道銀線,那是貴州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畢節綜合試驗站的團隊成員,給這片地裡的新成員“畢薯8號”做豐收測產。

工作人員將採挖的馬鈴薯裝入袋中准備測產。

工作人員將採挖的馬鈴薯裝入袋中准備測產。

盡管泥土被晒得微微發燙,卻擋不住人們腳下的輕快。貴州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畢節綜合試驗站、畢節市農業科學院的科技特派員們與黔西市農業農村局的專家們一同穿梭在薯田間,葉片上的露珠早已被烈日蒸發,隻留下清晰的葉脈在陽光下舒展。大家手持卷尺、記錄本,額頭滲著汗珠,卻絲毫不敢懈怠:“這塊樣點選在地塊中間,面積要量准”“採挖時小心點,別碰傷了薯塊……”循著聲音望去,幾位專家正蹲在地裡,小心翼翼地撥開土壤,飽滿碩大的馬鈴薯便一個個“蹦”了出來,黃皮亮眼,在陽光下泛著健康的光澤。

nEO_IMG_貴州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畢節綜合試驗站的工作人員畢薯8號馬鈴薯進行測產。

貴州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畢節綜合試驗站的工作人員對畢薯8號馬鈴薯進行測產。

測產現場嚴格遵循科學選點、標准統一的原則,從丈量樣點面積到現場採挖、稱重核算,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苟。當最后一組數據核算完成,現場響起一陣輕快的議論聲:“畝產2547.30公斤!”聽到這個數字,一旁圍觀的試種農戶們,試種戶楊吉友捧著剛挖出來的“畢薯8號”,粗糙的手掌輕輕摩挲著薯皮,笑得眼角的皺紋都擠成了一團:“你看這薯子,個個圓滾滾的,比往年種的品種大多了!”旁邊的高級農藝師吳美玲也湊過來,手裡掂著幾個馬鈴薯,聲音裡滿是歡喜:“今年老百姓肯定能賣個好價錢,真好!”

據介紹,“畢薯8號”是2024年11月由畢節市農業科學院的省級科技特派員引進黔西種植的“新成員”。作為畢節市農科院與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聯合選育的新品種,於2024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就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生育期87.5天,黃皮黃肉,不僅抗晚疫病,還輕抗花葉病、卷葉病等常見病毒病,尤其適合在貴州1000-2000米的中高海拔地區春季種植。

貴州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畢節綜合試驗站的工作人員畢薯8號馬鈴薯進行測產

貴州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畢節綜合試驗站的工作人員對畢薯8號馬鈴薯進行測產。

“以前種老品種,畝產也就一千多公斤,遇上病虫害更是沒轍。”畢節市農科院工程師田井平笑著說,“現在有了科技撐腰,不僅產量翻番,抗病性也強,不愁賣不上價。”

火辣的陽光依舊照耀著這片土地,田埂上的身影漸漸散去,但豐收的喜悅卻像剛挖出來的馬鈴薯一樣,沉甸甸地落在每個人心裡。畢節市農業科學院的科技特派員們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讓更多像“畢薯8號”這樣的優良品種扎根田間,通過新技術推廣提升馬鈴薯產業的科技含量,讓這顆小小的“金疙瘩”,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為更多農民鋪就增收致富的陽光大道。(圖/文 盧瓊)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