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蘇大學子困牛山中淬煉青春本色

——蘇州大學筑夢“黔”行團隊困牛山實踐側記

2025年07月28日15:39 |
小字號

近日,蘇州大學筑夢“黔”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困牛山紅軍學校,開展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黔東大地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書香筑夢:在知識傳遞間點亮未來之光

蘇州大學文學院多年深耕書香育人傳統,攜手筑夢“黔”行實踐團與蘇小葵“種書計劃”團隊,向困牛山紅軍學校捐贈圖書700 余冊,並搭建“蘇語·小葵書屋”,為鄉村學子送去知識與溫暖,以文化的力量助力青春夢想實現。

紅色文化作品朗誦比賽。

紅色文化作品朗誦比賽。

在困牛山紅軍學校的齊心書屋內,隊員們組織校內小朋友舉辦“典耀中華·書香家國”紅色文化作品朗誦比賽,讓經典文化與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長,讓紅色文化在書香校園裡煥發新的生命力。

血色初心:在紅軍壯舉中筑牢團結根基

實踐團前往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敬意與深切緬懷。隨后步入困牛山紅軍壯舉展陳中心,通過一件件斑駁的歷史文物、一幅幅珍貴的紀實圖片,多維度了解歷史。

“紅軍精神在困牛山永存,一直深深地影響著老百姓!”通過採訪困牛山村黨支部書記張國玉,隊員們進一步了解紅六軍團西征入黔的壯烈歷程,也對“絕對忠誠、信念堅定、勇於犧牲、赤誠為民”的困牛山壯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隊員瞻仰紅軍壯舉紀念碑。

隊員瞻仰紅軍壯舉紀念碑。

文脈共承:在非遺韻律中凝聚民族共鳴

實踐期間,隊員們依托蘇黔兩地的文化聯系,在非遺傳承裡探尋共脈基因,為困牛山紅軍學校的孩子們帶來了十節非遺手工課程。制作漆扇、雕刻年畫、學習剪紙、編織中國結……課后,一個孩子向隊員表示:“古人的智慧真了不起!能學到這些漂亮的技藝,我覺得特別自豪。”

大學生志願者帶領孩子們制作漆扇。

大學生志願者帶領孩子們制作漆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精神命脈。蘇黔兩地的非遺既在孩子們的熱忱參與中激發蓬勃活力,更在課程傳承裡綻放時代新韻。這不僅是技藝的傳授,更是蘇州大學一以貫之的文化育人傳統的生動實踐。

語潤鄉村:在推普征程中搭建溝通橋梁

在石阡縣龍塘鎮困牛山村委會,實踐團組織村民開展座談會,以此了解當地不同文化程度、職業、年齡段人員的語言能力及交際狀況。來自江蘇的隊員們努力學習貴州方言,與當地村民親切拉家常,走村入戶了解鄉親們的日常需求與語言使用情況。

推普不僅要“教說話”,更要“聚人心”。實踐團將推普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深度融合,用普通話與向村民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宣傳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調研本上密密麻麻記錄的村民語言情況,每一筆都見証著推普工作在鄉村落地生根、穩步推進。

團隊合照。

團隊合照。

這場跨越蘇黔兩地的青春實踐,雖以短期支教畫上句點,卻在鄉村沃土上播下了希望的種子。那些浸染在布帛上的藍,銘刻在心頭的紅,都為鄉村振興增添了鮮活的青春色彩,書寫著永不褪色的青春篇章。(圖/文 蘇州大學筑夢“黔”行社會實踐團隊)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