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黔中大地青春潮涌 實踐課堂書寫擔當

貴州省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側記

2025年07月25日08:2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七月黔山,綠意蔥蘢﹔青春星火,燃遍鄉野。在貴州連綿的群山與蓬勃發展的鄉村之間,一支支青春隊伍正用腳步丈量大地,以實干詮釋擔當。近年來,貴州高校師生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將課堂所學融入鄉土實踐,將思政課堂延伸至田間地頭,在廣袤的黔中大地書寫了一幅幅“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壯美畫卷。這場由共青團貴州省委牽頭,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等多部門聯合部署的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成為青年學生錘煉意志的“大熔爐”,更化作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首都師范大學“遵義薪火·苗寨傳聲”專項活動骨干志願者暑期實踐隊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jpg

首都師范大學“遵義薪火·苗寨傳聲”專項活動骨干志願者暑期實踐隊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

筑牢信仰之基:紅色基因激蕩青春力量

團省委聚焦為黨育人主責主業,組織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依托“貴州青年鄉村振興夜校”項目、“希望工程·陪伴行動”希望小課堂等陣地,面向農村、社區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廣泛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宣講。貴州大學學生彭安娜在實踐中感悟到,扎根基層沃土,在服務群眾中砥礪初心使命,是新時代青年踐行理想信念的美麗姿態。

依托貴州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各高校團委在社會實踐期間積極組織青年學生到遵義會址、婁山關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教育,幫助大學生准確把握和深刻理解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貴州師范大學團委老師王俁表示,今年學校重點組建了16支“重走長征路 薪火永相傳”實踐團,同學們沿著紅軍長征在貴州的足跡感悟信仰的力量,實踐效果很好。

貴州大學“延枝”志願服務隊在都勻市幸福社區開展調研.jpg

貴州大學“延枝”志願服務隊在都勻市幸福社區開展調研。

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致遠強國實踐團走進納雍紅色遺址,通過實地探訪、聆聽老兵故事,把紅色故事講成“帶著泥土氣”的生動教材。同學們在沉浸式紅色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更將這份信念轉化為助農動力,用電商專業所長服務鄉村振興,在新時代長征路上書寫青年擔當。

創新實踐載體:思政小課堂連接社會大天地

團省委聚焦“大思政”體系建設,創新思政育人模式,在2025年度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實施“行走的思政課程”專項計劃,組織省內10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校團委共同建設一批操作性、規范性、示范性較強的“行走的思政課程”,將思政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融合。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李姍姍老師表示,學生用腳步丈量鄉土,用實踐解讀理論,行走的課堂讓思政教育“活”了起來。

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溪山閱湖志願服務實踐隊與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科學助學團前往貴陽市花溪區陽光學士社區和觀山湖區兒童之家,開展主題為“建筑奇遇記與紅旗飄飄伴我成長”的科普課程。在“建筑奇遇記”課程中,團隊成員通過三角形抗形變、紙拱承重、魯班橋搭建等趣味實驗,講解拱形、三角形力學原理﹔在橋梁設計環節,鼓勵小朋友們發揮創意,設計制作特色橋梁模型,激發對建筑文化的熱愛,培養科學知識的探索精神。在“紅旗飄飄伴我成長”愛國啟蒙課中,團隊成員採用故事講述、視頻欣賞、手工制作等多元授課形式,幫助小朋友們認識五星紅旗,了解國旗的顏色和圖案組成及其含義,並將愛國主義精神融入社區志願服務全過程,引導兒童深刻理解國旗背后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致遠強國實踐團成員在納雍縣化作鄉安大垮村聆聽抗美援朝老兵李從林的崢嶸歲月.jpg

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致遠強國實踐團成員在納雍縣化作鄉安大垮村聆聽抗美援朝老兵李從林的崢嶸歲月。

立足貴州紅色教育資源,連續兩年面向全國高校師生開展“青春長征”專項活動。2024年來自27個省份的612支實踐隊、6275名師生踏上貴州紅色熱土,在遵義會議會址前的庄嚴宣誓,在“紅飄帶”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感受時空穿越,在花茂村、化屋村等地,廣大青年學生以腳步丈量歷史厚度,用調研解碼發展成就。2025年“青春長征”專項活動發布以來,已有來自18個省份的176支實踐隊伍報名參加,這場跨越山海的“紅色接力”,讓長征精神在新時代青年心中扎根生輝。來自首都師范大學的學生胡錦昊表示,踏紅色熱土,感崢嶸歲月,深刻感受到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的信仰偉力與實踐真諦。

賦能鄉村振興:青春汗水澆灌希望田野

對於“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內容設計,團省委注重引導青年學生將深入基層、服務群眾、觀察社會、感悟思考、調查研究等成果收獲轉化為建設性意見和舉措,指導學生開展“五個一”實踐任務,即辦好一件惠民實事、進行一場主題宣講、開展一次結對共建、提出一項務實建議、撰寫一份調研報告,著力服務黨政中心大局。

在“鄉愁印記——貴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題宣教活動中,實踐團隊化身“青春執筆人”,深入農村基層開展村史村事整理、挖掘民俗文化﹔在“春暉行動·我與家鄉共發展”活動中,實踐團隊化身“家鄉代言人”,通過短視頻、直播推廣家鄉文化﹔在兒童暑期托管工作中,實踐團隊化身“小老師”耐心講解難題,為兒童提供學業輔導﹔在“大手牽小手·青春護苗行”活動中,實踐團隊化身“安全衛士”,積極參與兒童防溺水自護教育中﹔在基層醫療健康義診工作中,實踐團隊化身“白衣天使”,在寨村設立義診點,為村民提供血壓測量、體質辨識及用藥咨詢等服務。

首都師范大學“遵義薪火·苗寨傳聲”專項活動骨干志願者暑期實踐隊在遵義市花茂村開展勞動教育.jpg

首都師范大學“遵義薪火·苗寨傳聲”專項活動骨干志願者暑期實踐隊在遵義市花茂村開展勞動教育。

貴州大學易格實踐隊依托遵義市茅埡鎮“童伴之家”開展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通過趣味課堂、手工創作、互動游戲等方式,與孩子們展開心靈上的交流,為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貴州醫科大學學生謝宇珈表示,團隊在習水開展了為期五周的肺功能檢查,欣喜地看到許多村民健康意識顯著提升,“早發現、早治療”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隊員們都感到成就感滿滿。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老師龍春霖表示,實踐團走進納雍縣紅托竹蓀、土蜂蜜生產基地,結合專業提出產品深加工可行性方案、物流包裝優化建議,用電商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銅仁學院“微光伴童”團隊在碧江區矮屯社區開展學業輔導與藝術啟蒙活動,設計了“學業輔導”“藝術創作”“數字抱團”等環節,得到家長廣泛贊譽。

聚焦鄉村振興主戰場、圍繞基層“兩清兩改兩治理”等重點任務,團省委著力推動地方需求與學生實踐精准對接,9個市(州)7000余個社區面向高校學生發布開展課后服務、防詐知識宣傳、社區治理等崗位需求10000余個,實踐團隊踴躍“接單”,廣泛開展科技推廣、健康義診、法治宣講、禁毒防艾宣傳、誠信教育、金融普及、環境保護、糧食節約、助農直播等特色實踐服務,構建了“實踐育人”與“服務地方”深度融合的生動格局。

“唯有將腳步扎進鄉野的脈絡,才能觸摸鄉村振興的心跳。”貴州省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黔青英才”第十一期大學生骨干培訓班學員李雙雙在實踐日記中寫道。如今,萬千貴州學生與來自全國的青年一道,繼續行走在黔山秀水間,將個人理想融入鄉村振興偉業,在黔中大地奮力書寫新時代青年服務基層的“貴州答卷”。(文/江楓 圖/各實踐隊)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