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羅甸:11萬畝水稻進入分蘖盛期 農民田間管護忙

當前,貴州省羅甸縣種植的11.42萬畝水稻全面進入分蘖盛期,當地村民紛紛搶抓管護關鍵期開展田間管護,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
羅甸縣沫陽鎮羊場梯田綠意盎然。
7月8日,位於沫陽鎮紅星村的“羊場大米”主產區,層層疊疊的梯田綠意盎然,進入分蘖期的水稻長勢喜人。村民們趁著晴好天氣在田間開展施肥、排水、除草、防虫、控病等管護作業。
“我家的60畝水稻已封行,我們要抓住晴好天氣進行防治病虫等管護作業。”紅星村村民陳元美說。
分蘖期是水稻營養生長的關鍵階段,直接決定有效穗數和最終產量。為保証水稻關鍵管護順利開展,羅甸縣派遣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分蘖期管護指導。而在另一旁,縣植保植檢站也在運用無人機開展水稻飛防工作,用科技賦能管護,幫助群眾進行病虫害防治,保障全縣糧食生產安全。
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水稻管護。
“最近,縣裡的技術人員總來地頭指導水稻管護,教我們施肥、病虫害防治這些管理要點。還用無人機給稻田撒藥防病虫害,這科技手段效率太高了,比人工撒藥快好多!”陳元美樂呵呵地告訴筆者,她家的水稻近期嚴格按照農技人員的指導開展管護,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
“水稻的分蘖期是決定穗數的‘黃金期’,要進行精細的管理。科學的水肥管控和病虫害防控是關鍵,才能保証產量穩定。”羅甸縣農業綜合技術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肖仕川說。
“水稻的分蘖期是病虫害防治的關鍵階段,傳統人工防治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還容易存在噴洒不均的問題。無人機飛防不僅可以均勻地噴洒藥劑,還能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生產成本。”羅甸縣植保植檢站站長王鳳梅告訴筆者,今年以來,為及時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管護,縣農業部門組織植保無人機開展水稻飛防2700畝,深入基層開展水稻病虫害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培訓及服務指導24期3423人次。
無人機給稻田撒藥防病虫害。
羅甸縣沫陽鎮“羊場大米”產區,光照資源充足,生產的大米具有高產、優質的特點,是羅甸縣優質大米種植核心區。近年來,羅甸縣為打造綠色、健康、優質的大米品牌,通過前移病虫防控關口,從播種期狠抓預防,推廣“藥劑拌種+監測預警+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科學用藥”等綜合措施,並派駐農技人員下沉、開展無人機飛防、採用綠色防控技術等,逐步實現水稻綠色種植,保証糧食生產安全。
據悉,2025年,羅甸縣水稻種植面積達11.42萬畝,主要推廣種植野香優莉絲、泰優808等優質品種。目前,全縣水稻已全面進入分蘖盛期,長勢良好,預計產量達5.2萬噸。(圖/文 楊方兵、姚元梅、陳由醒、岑依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