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綠色金融“解鎖”生態產品價值密碼

晨光為梵淨山鍍上金邊,雲霧漫過林海,山風攜著草木芬芳。這片土地曾因“山高林深”讓生態寶藏蒙塵,直到綠色金融如鑰匙,才得以解開其價值密碼。
村民正在採茶。
銅仁作為貴州唯一整市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的城市,這些年始終堅持把全市作為一個整體生態產品,將其價值實現作為發展綠色生產力、推動興業強縣富民的重要抓手,推動綠色金融打開綠水青山蘊藏的“價值密碼”,讓良好生態環境變成了群眾的“幸福不動產”和“綠色提款機”。
江口縣生態茶園。
2022年至2024年,銅仁市綠色貸款余額年均增長17.09%,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綠色貸款余額達398.53億元……這一組亮眼數據的背后,是銅仁依托梵淨山生態“聚寶盆”,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為主線,編織綠色金融服務網絡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聚焦全市綠色產業這片“責任田”,銅仁圍繞省委改革辦《銅仁市深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銅仁市深化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搭建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領導小組、“綠色權益+綠色金融”等系列協作機制,形成覆蓋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等領域的政策“四梁八柱”,讓更多經營主體喝上綠色金融的“活水”。
銅仁-梵淨山金頂。
銅仁市持續運用“窗口指導”校准金融機構服務方向,將綠色金融等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結合實際優化綠色金融評價機制,積極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箱”,為銀行機構注入低成本資金“源泉”,目前國有大行為碳減排項目授信13.27億元貸款,地方法人銀行運用再貸款資金發放12.67億元綠色生態貸款。某國有大行信貸部經理表示:“有了這些政策和工具的支持,我們更有底氣和動力去為碳減排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助力生態保護。”
金融服務與產品創新更是讓不少市場主體受益。銅仁市推動轄區銀行機構設立“綠色金融管理部門”,提供“四個優先”服務。同時,積極指導轄區銀行機構推出“綠色信貸+綠色支付+綠色消費”模式,量體裁衣開發“冷水魚貸”“生態茶葉貸”“梵淨生態信用卡”等產品,讓每一座青山都可“估值”,每一條溪流都能“生金”,每一片森林都能“出彩”。
走進江口縣,漫山的生態茶園滿目翠綠,工人們正在對茶葉進行管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茶園旁的合作社辦公室裡,工作人員正通過線上平台辦理“生態茶葉貸”的續貸手續,便捷的流程讓他們省時又省力。在梵淨山腳下的冷水魚養殖基地,清澈的魚塘裡,魚兒歡快地游動,養殖戶們正用手機查詢著“冷水魚貸”的還款計劃,安心又踏實。
綠色金融“解鎖”生態產品價值密碼。
江口縣位於世界自然遺產梵淨山腳下,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全省首批5個生態產品價值機制試點縣之一,該縣立足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稟賦,深入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發展”試點工作,創新推出“梵淨生態賬戶”,作為授信額度提升、貸款利率優惠、存款產品定制、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等金融價值運用依據,有效打通生態——金融——經濟之間的“轉換器”,夯實生態底色,賦能綠色發展。
在銅仁市金融部門的積極推動下,江口縣不斷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金融渠道,通過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讓原本難以量化的生態資源有了“定價依據”。如梵淨山周邊的林地資源,經專業評估后,經營主體可憑此獲得相應的信貸支持,有效盤活了生態資源。
“以前啊,這漫山的樹就是看著好看,想搞點林下種植、養殖,手裡沒本錢,銀行也不認可這林子能當抵押物。”梵淨山周邊林地經營戶李先生說道,現在不一樣了,有了生態產品價值評估,他的幾百畝林地估出了不少錢,憑著這個評估報告,銀行給他貸了款,他還用這筆錢種上了中草藥、養了山雞,一年下來純利潤能翻一番。貴州佳裡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培育推廣種植高產量、高澱粉紅薯,配套建設澱粉廠、紅薯調料包生產廠,“陳薯”粉日均銷量5萬單,年銷售額超8億元,產值16億元,小紅薯變成了大產業,幾年間積累了320個生態積分,實現了貸款額度提升、利率下降,每年節省利息支出25.5萬元,更推動了縣域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的綠色轉型。
據銅仁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負責人介紹,建檔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綠色、有機、環保原材料,組織員工參與植樹造林、水源地保護、生態修復等活動,庫存綠色商品、新能源車輛、綠色資產等都可以獲得“梵淨生態賬戶”積分。
目前,全市建成“生態賬戶”11.44萬戶,運用生態積分放貸93.12億元,惠及8.23萬戶市場主體,為客戶節約6315萬元。該做法入選2023年度全國地方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被《人民日報》評價為:貴州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
發展綠色金融,是踐行“兩山”理念的“轉換器”。銅仁還大力發展生態權益交易市場,探索林業碳匯、碳票資源管理機制,推動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市場化交易,完成貴州省首張碳票交易,實現活立木數字資產証交易204筆,金額15.45萬元。碧江區在探索綠化景觀、道路清掃、建筑施工等用水中,優先配置再生水,年均環衛、綠化用水量80萬噸,每年可節約水費436萬元,騰出的指標還可以交易,不僅節約成本,還創造新的價值。
農戶正在搬運生態農產品。
此外,銅仁市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通過設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吸引各類資本投入生態修復、清潔能源開發等領域,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注入了多元活力。
如今的銅仁,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綠色金融如同一條紐帶,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讓銅仁在守住“兩條底線”的同時,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下一步,銅仁市將加快推進“生態融資價值指數”應用,持續推動“梵淨生態賬戶”擴面增量與提質增效,讓綠色金融成為撬動銅仁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支點”,助力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共繪美好藍圖。(圖/文 王浩 胡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