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開陽縣:激活發展“新動能” 助力鄉村振興

2025年07月08日10:08 |
小字號

今年以來,開陽縣堅持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依托龍頭企業,延伸種植業、養殖業以及休閑旅游業產業鏈條,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化發展,實現綠色轉型、產業賦能、興林富民的願景。

雲山茶海。

雲山茶海。

深耕特色產業 繪就發展新畫卷

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高質量推動林下經濟綠色、健康、可持續、科學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林+藥”“林+果”和“林+苗”等綠色種植產業,以發展林下種植中藥材基地為重點,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林下經濟發展新格局。在確保不影響森林生態功能的前提下,適度發展以蜂糖李、枇杷、柑橘等為主的林下種植,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康養產業.jpg

康養產業。

採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方式,盤活林地空間,大力培育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打造林下種植業發展示范樣板和高地,協同推進生態保護和綠色富民。

全面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持續做大做強生態富硒品牌,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多渠道帶動群眾增收,以林下經濟發展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種植中藥材斛蕨需要先起壟鋪上木屑,然后將斛蕨有序擺放至木屑上,並覆上一層3cm∼5cm泥土,最后蓋枯枝落葉保溫保濕……”基地負責人王昌友一邊給村民們講解斛蕨的種植技術,一邊在現場進行示范。

據王昌友介紹,該基地積極探索綠色的生態發展模式,依托本地林間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氣候適宜的地理環境優勢,在鞏固綠化造林的基礎上,堅持以林為主、生態優先、示范帶動、適度發展的原則,大力發展了林下經濟,規劃設置了育苗、種植、研學等於一體的林下中藥材基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林下特色養殖 走出增收“新路徑”

盤活林地資源,整合生產要素,引導群眾發展林下土雞、藏香豬等現代養殖產業基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養殖產品品牌,發展特色產業,提升林地綜合經營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近年來,開陽縣結合本地林下資源豐富的特色,積極謀劃振興鄉村的產業路。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方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經濟優勢、品牌優勢,在有條件的鄉(鎮)發展藏香豬產業。

散養的藏香豬。

散養的藏香豬。

“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我們除了在開陽縣雙合村建有養殖基地外,還在坤建村和楠木渡鎮建有基地,現存欄藏香豬1800多頭。去年銷售了七八百頭,毛收入有150余萬元。”鄒浩對養殖藏香豬信心滿滿。

“開陽縣雙合村得天獨厚的林下資源,為藏香豬提供了天然的優質飼料,非常適宜藏香豬的生長與繁育。”鄒浩告訴筆者,藏香豬喜歡在林下或草地自由覓食,食物以山間野草、五谷雜糧等為主,加上又在空氣清新的林地間自由活動,其豬肉肉質鮮嫩、營養豐富且風味獨特。特別是藏香豬肉中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很高,享有“人參豬”的美譽。

融合文旅生態 激活發展“新引擎”

稟賦資源優勢,以民宿產業作為盤活鄉村閑置資產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農村閑置房和自留地,採取“林旅、農旅、體旅、文旅”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田園康養、生態康養、體育康養新興業態,打造特色山居民宿品牌和避暑旅居名片,做旺旅游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堅持做生態茶、干淨茶、健康茶,將生態理念貫穿種茶、管茶、制茶、賣茶全過程,大力推進茶旅一體化建設,形成了集茶園觀光、茶葉採摘體驗、茶葉加工、茶藝表演、旅游購茶為一體的“以茶帶旅、以旅促茶”良好局面,持續把茶產業作為推動開陽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茶園觀光、茶葉採摘體驗、茶葉加工、茶藝表演、旅游購茶,雲山茶海“以茶帶旅、以旅促茶”格局形成。位於開陽“十裡畫廊”八景之一的“雲山茶海”,二十年前是一片荒山荒地,如今5000多畝生態有機茶園,搭乘鄉村旅游的快車,實現“一片土地,兩種產值”。

雲山茶海。

雲山茶海。

雙流鎮充分挖掘氣候、生態、文化等優勢,立足大眾避暑需求,打造康養旅居新模式,著力推進鄉村民宿品牌化、產業化、特色化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該鎮圍繞建設夏季候鳥式養老棲息地,探索“康養+”“+康養”的發展模式,促進康養與旅游、養老、醫養等產業全方位、深層次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集“游、文、醫、養、食、宿、購”於一體的康養度假基地,延伸康養產業發展鏈條。

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田園風光等資源優勢,探索打造叢林探險、叢林餐廳、農耕體驗、騎行等多種森林康養體驗融合發展項目,提升旅居吸引力。

產業興、環境美、村民富,鄉村振興正強勁推進。

“茶旅是相互促進的。茶園作為旅游目的地,讓游客體驗採茶、制茶、泡茶、研學的樂趣,同時旅游又帶動茶葉和當地農產品的銷售,也帶動當地餐飲、住宿的發展,發揮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作用。”雲山茶海基地負責人如是說道。

在林下種植中藥材.jpg

在林下種植中藥材。

聚焦“硒養開陽·富硒山居”品牌打造,緊緊圍繞“2+5+N”旅居產業布局(即2個重點發展鄉鎮、5個重點打造村、N個旅居點),重點打造南江鄉龍廣村、苗寨村2個核心村寨,協同推進雙流鎮三合村、禾豐鄉馬頭村、王車村、紫興街道頂方村、高寨鄉牌坊村5個旅居村寨,示范帶動全縣旅居產業加速發展。

“我們按照統一標准、統一運營方式,由縣文旅投公司整合縣域內優質的酒店、民宿、客棧等資源,面向不同需求旅居群體,推出單間、標間、套間等多種房型選擇,按照4天3晚、7天6晚、15天14晚、30晚等住宿天數合理設置價格優惠套餐,目前最低80元/天/人即可實現包吃包住。”開陽縣旅游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陸艷說。

如今,“硒養開陽﹒富硒山居”品牌融合、“硒養開陽”產業基底與“富硒山居”旅居體驗,構建硒田採摘、硒膳食補、硒游體驗、硒療養生、硒品樂購“五硒”場景。形成富硒山居康養旅居、富硒山路開發路域微度假、富硒山珍整合農產品與文創產品的“三山”業態矩陣,通過“三山”業態疊加互補,打造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雙旅目的地。(文/圖 楊剛)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