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德江:校企融合創新路 開門整治暖童心

2025年07月08日16:58 |
小字號

“白米飯、雞蛋燴蝦仁、雙絲炒肉、鱘魚冬瓜湯……”近日,貴州省德江縣第十六幼兒園的食堂內,香飄四溢,在后廚人員有序的忙碌下,香噴噴、熱騰騰的菜肴准備完成。

“我們的校園餐堅持每天不重樣,注重營養均衡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口感,保証學生在校期間用餐健康。”德江縣第十六幼兒園園長李燕飛介紹道。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德江縣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圍繞食材採購、口感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監管等重點環節,對校園餐進行全面整改提升,全力護航萬千學子“舌尖上的安全”。

因地制宜 把准提質“方向盤”

時值果蔬盛旺季節,走進德江縣鳥坪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基地裡,菜農們正在忙著採摘新鮮的蔬菜,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

“常年穩定在我們企業上班的有20人,季節性用工每月上千人。我們企業先后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級扶貧龍頭企業’‘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基地等,同時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証’。”德江縣鳥坪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曠光坤介紹道。

近年來,德江縣以學生營養餐食材採購為突破口,探索出一條校農深度融合、產業蓬勃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圍繞“學生營養改善、農民增收致富、產業提質增效”目標,創新構建“學校+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將校園餐桌與田間地頭緊密相連,不僅讓學生吃上了新鮮營養的飯菜,更走出了一條多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繪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開門納諫 匯聚增效“金點子”

“學校有800多名學生,如此龐大的數量就用一口大鍋一次性炒起來,費時又費力,而且好多菜不是炒熟的,而是煮熟、燜熟的,影響口感,學生不喜歡吃。建議改變烹飪方式,採取小鍋菜炒法,增加口感!”

煎茶鎮第三小學老師李進長期負責食堂管理,他覺得炒大鍋菜不合學生胃口,於是琢磨把菜肴分成多次小炒,炒出學生喜歡的家常味道。

“我們每一樣菜都採取這種小鍋菜炒法,受熱均勻,味道新鮮純正,口感較好,學生很喜歡吃……”食堂工人晏妮道出每一樣菜都要分四五次炒制的原因,小鍋菜炒出菜肴本真的香味,一切為了“學生喜歡吃”。

德江縣教育局營養餐辦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該縣以煎茶鎮第三小學為試點,已逐步在全縣推開學校食堂小鍋菜炒法,增加飯菜可口性,讓學生餐向家庭營養餐轉變。他們還將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網絡平台,採取不定時抽查,確保這種烹飪方式得到長效推廣。

靶向發力 吃出成長“幸福感”

為確保校園餐的食品安全,德江縣採取“互聯網+明廚亮灶”機制,讓全縣201所校園食堂在陽光下操作,全縣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100%,有力提升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將進貨查驗、食品貯存、食品粗加工、烹飪、備餐、餐具清洗消毒等重點區域、重要環節和加工過程,向師生、學生家長展示,置於公眾監督,做到過程透明、陽光操作,促進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德江縣楓香溪八一愛民學校,校長陳曉峰每天要到學校食堂巡查兩次,看看食堂是否正在做到五公開,即價格公開、食譜公開、食材公開、飯菜公開、費用公開。

陳曉峰表示,“我每天都會在家長群裡收集家長對食譜、飯菜、食材的評價,家長對我們的建議我會第一時間向食堂管理員反饋,適時進行調整食堂伙食,確保孩子們吃得開心,家長們放心……”

通過嚴格執行提質行動,科學編制食譜,飲食行為干預,學生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德江縣教育局營養辦楊濤表示:“德江縣10所學校作為營養健康重點監測學校,貧血率從6.8%下降到2.45%,監測結果得到省市的高度肯定……我們以創建營養健康示范性學校為契機,全面提高營養餐學校的管理水平。”(中共德江縣委宣傳部)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