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全球生態文明轉型發展報告2025》發布 勾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圖景

2025年07月06日13:4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貴陽7月6日電 (陳潔泉)7月6日,《全球生態文明轉型發展報告2025: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范式轉換》。該報告是2025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旗艦成果,匯聚政策制定者、學者與實踐者的集體智慧,旨在為全球生態文明轉型提供科學路徑。

報告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陳潔泉攝

報告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陳潔泉攝

該報告系統梳理了聯合國成立80年來轉型發展的進程和特點、生態文明作為相對於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的社會文明形態的理念特征、全球轉軌零碳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以及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等生態文明的實踐路徑。

該報告圍繞不同切入點(歷史演進、范式表征、能源變革、建設實踐、治理模式)對生態文明新范式進行了綜合分析,並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案例,幫助理解生態文明轉型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展開。報告涵蓋以下三個關鍵主題。

一是系統分析了生態文明發展范式的關鍵表征,從倫理基礎、社會關系、生產方式、技術創新等十個維度與工業文明進行了全面對比,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區別於工業文明的特點。並且通過凝練梳理全球不同地區的發展特征與轉型模式,將全球劃分為兩大板塊、三大陣營、五類經濟體,強調不同類型的治理范式最終將走向和諧包容共享繁榮的生態文明治理范式。

二是重點分析了生態文明發展范式下,能源基礎的變革如何推動經濟社會的系統性變革。基於化石燃料的發展是一種耗竭自然的發展模式,帶來氣候變化的一系列災變性風險,對工業文明下的人類發展造成沖擊。生態文明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是一種增值自然的發展方式,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也將帶來經濟社會的系統轉型。

三是通過一系列詳實的案例,生動展示了生態文明是一種基於自然的發展范式。基於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因循自然,構建起生態文明發展范式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南。從氣候韌性農業,到城市氣候韌性發展,從生態修復到工業生態學,都是人類社會經濟系統實現生態文明發展范式的積極探索。

圍繞這三個關鍵主題,報告分成六個章節。第一章系統梳理生態文明發展的歷史演進脈絡,回答生態文明從哪兒來的問題。第二章對生態文明的范式表征進行深度解析,並從十個維度與工業文明進行了對比,回答生態文明是什麼的問題。第三章從能源基礎的角度,分析生態文明如何通過零碳能源變革突破工業文明發展范式的困境。第四章全面介紹如何通過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路徑。第五章從全球生態文明治理的視角切入,突出生態治理范式是和諧包容共享繁榮的。第六章對報告進行總結與未來展望。

報告發布會上,眾多專家學者就報告內容展開深度對話。

“報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全球生態文明發展動態的窗口,為全球生態文明發展轉型精准地提煉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的建議和實踐經驗。”貴州省生態環境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陳莉說。

該報告的領銜專家、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咨詢委員會中方召集人潘家華介紹了報告的框架、亮點,以及重要意義,“生態文明理念已成為全球共識,希望報告對推進全球生態文明整體轉型發揮重要價值。”他說。

北京工業大學原校長助理、經濟與管理學院原院長李國俊分享了報告的學術價值:“報告特別聚焦以自然為本的系統性解決方案,為全球零碳轉型和生態治理提供了參考框架與實踐支撐。”

另外,報告發布會還設主旨匯報和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報告及生態文明主題暢所欲言,為全球生態文明轉型貢獻智慧。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