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息烽:山歌伴著“鐵腳板” 踩在民生節拍上

近期以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如春風化雨,浸潤著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的廣袤鄉村,催生出許多轉作風、辦實事、惠民生的生動實踐。黨員干部沉下身子、貼近群眾、破解難題推進“兩清兩改兩治理”和衛生家庭建設的務實行動,正悄然改變著息烽縣的鄉村面貌與群眾生活。
永靖鎮田園一角。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來把山歌唱,我把政策來宣傳,‘兩清兩改兩治理’……”傍晚時分,息烽縣小寨壩鎮前進村黨支部書記方進書嘹亮的山歌准時響起,附近的村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聽著山歌嘮著嗑,說的都是村裡變美的新鮮事。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前進村的黨員干部們學得實,干得更實,把學習成果轉化成改變村貌、服務鄉親的真行動。
小寨壩鎮前進村道路干淨整潔。
“把政策編成山歌,拍成短視頻發朋友圈,再招呼大伙兒一塊兒聽,輕鬆又熱鬧,大伙兒也記得牢!”方進書笑著說。他自編自唱的《“兩清兩改兩治理”(山歌版)》在村民的朋友圈熱傳,已經播放了800多次。
光唱還不夠,村裡還拉起志願服務隊,經常到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村民家中,幫著打掃房前屋后、歸置物品。
“環境清爽了,心裡也跟著亮堂起來!”村民魏永周一邊打理院裡的西紅柿苗和盆栽,一邊說道。
小寨壩鎮前進村支書方進書演唱《“兩清兩改兩治理”(山歌版)》。
看得見變化的不僅是前進村。整個小寨壩鎮,黨員干部們換上“鐵腳板”,組成排查隊,從旮旮旯旯“摸”起、邊邊角角“掃”起,摸排雜物亂堆亂放、建筑殘垣斷壁等408個問題,列成單子一個一個“銷號”。眼下,已經清理了雜物亂堆亂放138處、拆除殘垣斷壁15處、維修污水處理設施6處,還給106個寨子換了新的垃圾桶、35戶村民改(建)了衛生廁所。
此外,該鎮以“實施五百行動·密切聯系群眾”工作為契機,通過樹標杆、抓后進、促提升,逐戶精准推進衛生家庭建設,組織鎮村兩級工作人員入戶動員群眾主動參與到房前屋后臟亂、客廳臟亂、廚房臟亂、臥室雜亂、衣物亂堆、糧食亂放、農具亂放、家禽亂跑、污水亂排和廁所臟臭等“十亂”的整治行動中來。並充分用好“紅黑榜”“積分超市”等激勵機制,實行家庭衛生“好、中、差”分類評價管理,村民用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全力激發群眾參與整治工作的內生動力。
養龍司鎮獨立式污水分散處理設施(示范)。
“我們將持續強化學習教育,把學用結合、學用轉化落到實處,扎實推進‘兩清兩改兩治理’和衛生家庭建設行動。”小寨壩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李濤語氣堅定。
與小寨壩鎮相鄰的養龍司鎮,一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觀摩會在該鎮的光華村舉行,村民們圍著嶄新的磚砌洗手台、拖把池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不亦樂乎,“以前我家的洗菜水只能倒院壩,又臟又滑。現在有了專用池子,污水直接進管道,院壩干淨得能晒谷子。”
“院壩干淨得能晒谷子”,直接勾勒出了養龍司鎮破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難題的生動圖景。
進群眾家門、聽群眾意見,是養龍司鎮推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一項重要舉措,黨員干部組成“行走的調研隊”,帶著筆記本,一戶一戶叩開光華、燈塔、新橋、壩上4個村1400多戶村民的家門。
養龍司鎮黨員干部為群眾講解靠牆式污水分散處理設施。
張大爺對洗手台高度的建議、王嬢嬢關於沉砂池深挖防堵的提醒……村民的需求被逐一記錄,形成了《2025年農村污水治理摸排花名冊》。這份凝聚著民情民意的“治理指南”,不僅明確了磚砌洗手台、拖把池、沉砂池等設施的布局點位,更讓管道走向、處理方式與村民生活習慣深度適配,真正實現“一戶一策”精准治理。
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清晰可見。養龍司鎮以“兩清兩改兩治理”和衛生家庭建設行動為著力點,通過問需、問計、問效於民,依托《2025年農村污水治理摸排花名冊》,逐步創新構建“123”污水治理機制,即建立1份台賬,打造“靠牆式”和“獨立式”2類示范,政府安排動員、村委宣傳引導、村民全程參與的3方聯動。群眾正加速從“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快速推進養龍司鎮1400余套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建設。
同時,為提升村民的衛生意識和健康行為,養龍司鎮構建起“宣傳發動、示范帶動、激勵促動”三級動員體系。黨員干部在走村入戶過程中,採用方言土語的“理論宣傳二人講”,讓衛生家庭建設規范要求通俗易懂、入耳入心。打造“黨員示范庭院”,帶動村民從“袖手看”變為“動手干”,形成“一戶帶一片、一片帶全村”的良好效應。同時,設立積分超市,將環境整治、家庭衛生等納入評比。該鎮還通過修訂村規民約,明確“門前三包”責任,並根據衛生家庭建設行動要求,不定期入戶查看,推動環境整治常態化。
這股求真務實的清風同樣吹拂著永靖鎮的鄉間院落。走進永靖鎮河豐村,村民付厚德家的小院令人眼前一亮,竹籬花圃生機盎然,農具放得整整齊齊,灶台瓷磚光可鑒人。“以前總覺得雜物亂堆是農村常態,現在才明白,好環境才是真體面。”付厚德說,他的話道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
永靖鎮結合正在開展學習教育,在走村串寨中轉變工作作風,在田間地頭完善工作方法,逐漸探索出了推動“兩清兩改兩治理”和衛生家庭建設行動落地見效的“12341”工作法,開好“1個動員會”自上而下統一思想,做好線上+線下“2個宣傳”精准傳遞政策聲音,強化制度、資金、人力“3個保障”確保工作有力推進,用好志願隊伍、積分兌換、“紅黑榜”、巡查監督“4個方法”,達成助力和美鄉村建設“1個成效”。
目前,永靖鎮已召開動員會和各類宣傳會議50余場,入戶宣傳300余次,發放倡議書1000余份,黨員帶頭開展清潔志願活動50余次,15個村設立了積分兌換點,“紅黑榜”公示不斷激發“比學趕超”熱情,鄉村人居環境正在煥然一新。
轉作風、辦實事、惠民生,成效體現在千家萬戶。從“兩清兩改兩治理”和衛生家庭建設行動等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具體工作中,讓息烽縣廣大鄉村戶廁干淨、庭院美麗、居室整潔、廚房煥新,陳規陋習逐漸改變,文明鄉風日益煥新。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努力,正將息烽縣一個個家庭的“小美”聚合成鄉村的“大美”。(圖/文 楊爽、楊學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