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兩山”轉化金融實踐
看綠色金融如何“點綠成金”

垃圾焚燒的“零污染”排放,成陣光伏板的能源轉化、生態賬戶的積分“增值”......初夏的黔山秀水間,活化的生態資源與躍動的經濟脈搏同頻共振。
走進遵義市仁懷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成噸的垃圾經機械爐排爐干燥、燃燒、燃燼,再配以高效煙氣淨化系統,實現垃圾焚燒過程的清潔、無害處理。
工行遵義仁懷支行提供金融支持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行遵義仁懷支行供圖
計劃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年處理總量達43.8萬噸,年上網電量超1.35億千瓦時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落地背后,離不開工商銀行遵義仁懷支行1.3億元貸款的金融支持。
“垃圾焚燒發電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們希望通過綠色貸款加快當地探索‘無廢城市’建設道路步伐。”該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項目服務范圍覆蓋仁懷市、赤水市及播州區,日均處理生活垃圾、廚余垃圾及污泥近900噸,為區域環境治理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
另一邊,在畢節市大方縣羊場鎮,炎炎烈日下的光伏板鱗次櫛比,正將熾熱的陽光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
據了解,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帶的大方縣,憑借年均1100-1300小時的日照時長和III類太陽能資源區優勢,成為黔西北新能源開發的戰略要地。縣域內1400-1900米的海拔梯度形成的獨特小氣候,蘊藏著年等效利用小時數超1000小時的光伏開發潛力。
工行貴州省分行金融支持的某光伏發電項目。工行貴州省分行供圖
大方烏江水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瞄准資源優勢,創新採用“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立體開發模式,打造“光伏+農業”的新型業態。“既保障了能源供給,又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還能促進縣域經濟的綠色發展,真是一舉多得!”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隨著項目開工建設,龐大的資金缺口逐漸成為關鍵難題。工商銀行畢節大方支行得知情況后,迅速量身定制融資服務方案,在短期內為其帶來5680萬元的金融“及時雨”。
截至目前,該行已為該新能源項目提供3.2億元的項目資金審批,累計發放貸款6590萬元,剩余2.54億元貸款審批資金將分批次陸續發放完成。
當下,這樣的綠色金融圖景還在黔貴大地接連上演……
工行六盤水分行貸款支持的風力發電項目。工行六盤水分行供圖
今年4月,工商銀行六盤水分行主動融入發展大局,為當地企業發放1.3億元專項貸款,點燃六盤水市向綠色低碳產業高地加速轉型的金融“引擎”。
5月,工商銀行貴陽分行為黔東南州宣威水庫工程建設注入11億元金融“活水”。其中,首筆5000萬元資金已成功投放。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水庫建成后,將有效解決凱裡、麻江及周邊地區83.2萬居民和6.49萬畝連片灌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同樣,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緊跟“雙碳”目標和美麗貴州建設步伐,持續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
“沒想到平日裡騎電車、用電子收付款,就能得到真金白銀的回報!”在貴州省江口縣城經營煙酒生意的譚女士說,通過抵扣“生態賬戶”積分,已從該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獲得了100多萬元的優惠貸款。
工作人員為居民查詢個人賬戶上的“生態積分”。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供圖
“生態賬戶”是個啥?有啥用?
“通過記錄個人和企業綠色生產生活行為,將其量化成積分數值存入‘生態賬戶’,憑借生態積分享受授信額度提升、貸款利率優惠、存款產品定制等金融服務。”貴州農信有關負責人道出其中奧秘。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2022年9月,西部地區首個生態賬戶——“梵淨生態賬戶”在江口縣創建。
搭乘這一東風,江口公共交通駛入綠色“快車道”。
江口梵天聯合交運有限公司和江口縣恆通公交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將燃油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電動汽車,現有電動公交車80輛,共獲“生態積分”560分,授信額度提升至600萬元,年利息優惠16.2萬元。
“如果沒有江口縣農信聯社的支持,車輛的電池更新將無從談起。”江口梵天聯合交運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從換上了新能源電動公交車,每年可減少燃油消耗1135.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36.15噸。
當前,江口全縣均已開通城鄉綠色公交線路,公交車裡程500公裡,年運輸旅客約112萬人次。
工作人員正在為市民辦理“生態賬戶”業務。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供圖
立足經驗,由點及面。去年5月,貴州出台《全省農信推進“生態賬戶”工作實施方案》,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成為全國首家實現“生態賬戶”全覆蓋的金融機構。
截至今年3月,貴州全省農信系統累計創建“生態賬戶”達63萬戶,發放專項貸款210億元,有效促進149.68萬畝森林、27.05萬畝茶園、20.24萬畝高標准農田、81.99萬畝綠色農作物等生態資源價值實現規模轉化,為12.46萬普惠群體增加授信額度達30億元。
為了讓更多群眾吃起“生態飯”,端上“金飯碗”,貴州農信創新推出多項綠色普惠信貸產品——
開發全省首個“綠色+普惠”全流程線上綠色供應鏈金融產品“竹鏈貸”,截至2024年6月,累計投放17.76億元,支持超100家竹原料供應商和20萬竹農形成竹產業發展共同體﹔
其中,竹原料供應商戶均年收入增加130萬元,竹農戶均年收入增加3000余元。
為全省首張竹林碳票授信5000萬元,發放全省首筆竹林碳票質押貸款1000萬元,赤水10萬畝毛竹林碳匯迎來“增值蝶變”。
率先推出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模式,發放“林益貸”192萬元,激活2600畝“沉睡”公益林,形成“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生態變效益”的多贏局面。
全省首家落地“古屋貸”,發放貸款2184萬元,推動154戶傳統村落古屋實現文化與生態價值轉化。
發放全省首筆“取水權”質押貸款,累計投放406萬元,助力中小企業節水節能綠色發展,開辟“點水成金”新路徑。
......
以上種種只是綠色發展浪潮中,貴州金融賦能產業轉型提質、民生福祉提檔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僅2025年第一季度,貴州全省綠色貸款余額達8404.3億元。其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貸款余額、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貸款余額分別為3609.3億元、2452.1億元,合計佔綠色貸款總量的72.1%。
從新能源產業的加速發展到“生態賬戶”的全面推廣,從“無廢城市”建設的探索突破到綠色普惠信貸產品的多點開花……綠色金融實踐還在黔貴大地不斷深耕,持續點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金融“火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