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黔南高新區:千億產業逐“綠”攀高

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
2025年07月04日18:4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60台挖掘機同時作業、80輛運輸車往來穿梭、400余名工人有序施工,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西南岩溶地區裝機規模最大的純抽水蓄能電站——黔南抽水蓄能電站正拔地而起。

作為貴州省首批推薦的兩個站點之一,黔南抽水蓄能電站於2024年12月破土動工,計劃2029年建成。投運后,該項目15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每年可吸納17.9億千瓦時風光電,替代61.14萬噸標准煤,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萬噸。

航拍黔南高新區工業園區。福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航拍黔南高新區工業園區。福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而在福泉海創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活垃圾正經歷著一場奇妙的“變身”。“每天,大量的生活垃圾被運送到這裡,經過一系列處理后轉化為電能。”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種方式,每年可節約1萬噸標准煤,減少2.6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在黔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能源變革正重構工業基因。這個從磷礦開採起步的老工業基地,憑借2台660MW超臨界燃煤機組、2家在建總裝機2700MW的抽水蓄能企業、5家余熱發電企業及分布式光伏項目等共同發力,構建起了火電、水電、垃圾焚燒發電、光伏發電、企業余熱發電的多元互補能源矩陣。

在此過程中,黔南高新區的能源結構不斷優化。2020-2024年,電力消費佔比從46.06%降至22.20%,而天然氣消費佔比翻倍至1.67%,煤炭消費佔比五年下降超5個百分點。這,不過是黔南高新區逐“綠”攀高的一個縮影。

園區一隅。福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園區一隅。福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做足磷、不唯磷、超越磷。近年來,黔南高新區立足“亞洲磷都”和完善的磷化工產業優勢,搶抓新能源材料“風口”機遇,構建了以現代化工為首位產業、新能源電池及材料和節能環保為新興產業,新型儲能和未來材料為未來產業的“1+2+2”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磷化工產業發展上探索出一條向新能源電池材料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轉型路徑已然清晰,如何讓這條新賽道更加可持續?老牌企業磷化集團累計投入約30億元,實現磷石膏循環利用﹔川恆與裕能、盛屯等企業構建了“磷化工+金屬冶煉+新能源材料”耦合產業鏈,實現資源循環共享﹔園區企業產生的飛灰,會被送到貴州星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進行資源轉化……

循環經濟的浪潮,推動曾經以化肥為主導的磷化工產業,在新能源電池賽道實現了華麗轉身,開辟出千億級增量空間。數據顯示,黔南磷化工產品中,化肥佔比已從2018年的78%降至2024年的52%﹔與此同時,磷酸鐵、六氟磷酸鋰等新材料異軍突起,產比強勢突破40%。

園區一隅。福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園區一隅。福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不僅如此,磷化工固廢治理方面,黔南高新區同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24年,貴州磷化集團瓮福化工公司建成的磷石膏資源化分解制硫酸聯產水泥循環經濟項目,以全球最大規模刷新行業紀錄。這套“變廢為寶”的綠色生產線,每年可消化140萬噸磷石膏,同步產出60萬噸硫酸與80萬噸水泥。

能源變革、產業升級、固廢治理,在“富礦精開”戰略引領下,黔南高新區錨定磷化工、新能源材料、節能環保三大支柱產業,加速構建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體系,成功探索資源型地區突破“雙碳”約束的新路徑。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名單,黔南高新區憑借單位增加值碳排放強度五年驟降45%,同時工業增加值翻番的硬核指標成功入選,成為肩負探索資源富集地區高質量碳達峰路徑新使命的國家級“試驗田”。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