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暴雨中的開路先鋒!我們是“貴州高速先鋒”黨員突擊隊

2025年07月02日09:13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上午8點,貴州高速集團“貴州高速先鋒”馳援榕江搶險突擊隊的117名黨員出發救災前,重溫入黨誓詞。

重溫入黨誓詞。.jpg

重溫入黨誓詞。

榕江受災后,貴州高速集團立即組建“貴州高速先鋒”黨員突擊隊趕赴榕江縣參與抗洪救災工作。面對肆虐的洪水和齊膝的淤泥,這支黨員先鋒突擊隊,以“災情不退、我不撤離”的鐵血誓言,堅決扛起社會責任,與所有抗洪搶險的戰友們一道,在縣城街道展開與時間賽跑的搶險救災行動,筑起守護人民群眾的“安全堤壩”,讓黨旗在榕江抗洪一線高高飄揚。

搶險救援。.jpg

搶險救援。

沖鋒在前的黨員先鋒

“同志們,抗洪就是打仗,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突擊隊,就是要沖鋒在前,永不退縮,大家有沒有信心!”6月26日晚,貴州高速集團78名突擊隊員在隊長吳曉青的沖鋒號令下,駕駛著搶險救援車輛緊急奔赴榕江搶險救災一線。

隊長吳曉青(左)在現場指揮救援 。.jpg

隊長吳曉青(左)在現場指揮救援。

作為突擊隊隊長和團隊主心骨,吳曉青每天至少要工作16個小時,按照當地網格化救災機制,隊員被分為6個組,在6個網格區域內分別開展清理污泥淤堵、拖運水泡車輛、轉運救災設備等工作。一早,吳曉青接到指令后就開始安排當日的救災任務,“實驗中學往辣子寨方向路段有數十台小轎車和大型車輛被淹,嚴重影響大型機械清淤作業,請調配平板拖車和大型拖車前往轉移泡水車輛!”對於指揮部調度群的信息,吳曉青都要在第一時間以最快速度接收並轉而下達指令。“每天少的時候接100多個電話,多的時候要接200多個電話。”吳曉青說。在他精准有力指揮下,突擊隊快速打通了一條條搶險通道,為后續救援和重建工作贏得了寶貴時間。

主動請纓赴前線的黨員先鋒

在高速集團發出號召組建救援突擊隊的第一時間,興義營運中心營運路網部部長李小鬆二話不說就主動請纓加入團隊,因擁有10余年高速公路應急救援一線經驗,被任命為本次突擊隊的副隊長。

副隊長李小鬆在搶險現場指揮救援。.jpg

副隊長李小鬆在搶險現場指揮救援。

搶通道路的第一關,也是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要用大型拖車拖運被水浸泡的車輛,才能開展后續清淤等工作,李小鬆就是第一關的調度指揮官。“雖然長期在救援一線工作,但也是首次遇到比較復雜的救援環境,我們必須要有突破思維才能順利完成任務。”李小鬆說。狹窄的巷道、暗涌的漩渦、沒過小腿的淤泥、隨時坍塌的危房……他創新採用“先勘測、再分組、后突擊”模式,日復一日安全轉移車輛。6月28日,二次洪峰來襲,縣政府要求緊急撤離,作為副隊長的李小鬆果斷組織隊員轉移。撤回臨時駐地后,李小鬆並未休息,而是立即召集隊員復盤近期救援情況。“洪水形勢嚴峻,我們既要爭分奪秒,更要科學施救。”他結合連日來的實戰經驗,優化了車輛拖離方案,細化了安全防護措施。次日水勢稍緩,他帶隊高效完成剩余救援任務。有著10余年清障經驗的他深知:科學施救,才能既保安全又提效率,截至7月1日中午12時,突擊隊已累計轉移泡水小型車205輛、大型車6輛、三輪車3輛,成功疏通縣城1條通行道路。同時,累計完成挖機清淤1320立方米、鏟車清淤4800平方米、拖車轉運淤泥1150立方米。

舍小家為大家的黨員先鋒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抗洪救災過程中,突擊隊員們紛紛舍小家、為大家。隊員羅積彬的家也在受災區域,家中被洪水淤泥淹沒,懷孕二胎的妻子因身體不適需要盡快坐高鐵到貴陽醫院進行檢查,但肩負搶險重任的他,卻選擇留守在搶險一線和隊友們並肩作戰。“這個時候家鄉的群眾更需要我!”他說。凱裡營運中心同事們聽說后,自發組織前往羅積彬家中幫助清理和打掃,同時將妻兒安全護送到高鐵站,並告訴他:“你安心在一線救援,你的小家有我們。”隊員羅卡在救援期間仍帶著腿部舊疾,但只要一接到救援指令,他便把藥物往衣兜裡一放,跟著隊伍深入搶險救災一線。連日來,他強忍著身體不適參與拖車轉移泡水車20余輛,生怕給隊伍拖后腿。隊員何祥禮在搶險中不慎滑倒陷入淤泥,隊員們急忙將他扶起,詢問傷勢並幫其清理身上的淤泥,他卻拍拍褲子沒有一句怨言,迅速投入到救援作業中:“沒事,我還頂得上!”……“貴州高速先鋒”救援突擊隊隊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搶險救援。.jpg

搶險救援。

搶險救援。.jpg

搶險救援。

搶險救援。.jpg

搶險救援。

連日來,在榕江縣城災情最重的地方,隨處可見身著熒光綠背心的“貴州高速先鋒”救援突擊隊隊員們的身影。“我們與榕江同在!”隊長吳曉青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相信,洪水再猛烈,有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榕江也不會被擊垮。”

洪水之中,黨員就是永遠沖不垮的堤壩。(文/圖 范靜、張學霖)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