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需於民促更新 煥發城市新風貌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貴陽市花溪區精心組織實施,一體推進“學查改”,將作風建設深度融入改革攻堅與民生改善,推動黨員干部增強定力、養成習慣,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
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城市更新成為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關鍵舉措。結合學習教育,花溪區以實施城市“一圈兩場三改”為契機,創新工作方式形成“四個三”模式強力推動城中村改造。“四個三”模式具體為,緊盯政策、資金、群眾“三個關鍵”,全力加快前期﹔用好統籌推進、手續辦理、快速促簽“三個機制”,有效縮短工期﹔突出目標、需求、系統“三個導向”,助力實現預期﹔把牢土地成本、資金閉環、資金回流“三個關口”,確保錢有歸期。以“四個三”為抓手,花溪區早謀劃、強推進、快見效,不斷改善城市環境、完善公共服務,扮靚城市“面子”,提升民生“裡子”,夯實發展“底子”。
在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中,花溪區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通過算好城中村改造經濟賬、生活賬、環境賬、民生賬,建立完善“兩張清單”。緊盯群眾反映普遍存在的房屋建筑消防隱患多、道路狹窄斷頭路多、供水供電能力不足、電線老舊、居住環境“臟、亂、差”、社會治理難等方面問題,形成“負面清單”﹔同時,結合“負面清單”針對性制定改造方案,通過前后對比效果,形成“正面清單”,從而提升項目申報成功率。此種創新做法獲得住建部專家認可,住建部、省住建廳先后赴花溪實地調研,並給予充分肯定,先后迎接江蘇省南通市、畢節市等地考察觀摩。
針對項目推進中手續辦理慢、施工建設拖、房屋征收難等問題,花溪區建立區級城中村改造項目攻堅協調機制,明確“一個項目一名縣級領導”駐點靠前包保協調解決難題。與此同時,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由區更中心統籌屬地街道、(村)居等多方力量合力推進征拆,實現“部門吹哨,屬地報到”的快速響應模式,避免多頭管理、推諉扯皮,實現問題在第一時間處理,確保“問題不過夜”。
數據顯示,2024年,花溪區實施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7192戶,改造面積189萬平方米,項目總用地6154畝,淨用地4264畝,建設安置房8966套151萬平方米,總投資113.8億元。花溪區成為2024年全市城中村改造戶數最多的區域,其中拆除新建類項目佔全市27.25%。2025年,花溪區計劃申報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7549戶,改造面積126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54.36億元。(花溪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