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產值!貴陽聯塑智造升級 逆勢上揚穩增長強信心

6月20日,走進貴州省清鎮市聯塑科技發展(貴陽)有限公司的車間,一幅科技感十足的生產圖景映入眼帘:上百台機械臂在空中劃出精准弧線,無人搬運車沿著預定軌道穿梭送料。曾經依賴人工的投料、混料、壓鑄、運輸等工序,如今已實現全流程自動化,高效與精准成為這裡的生產常態。而這一切,皆源於企業對“含新量”的極致追求。
聯塑智能化生產車間。
聯塑科技發展(貴陽)有限公司是清鎮市的一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曾經,在經濟下行與激烈產業競爭的多重壓力下,該公司精准施策,將“降本增效”作為突圍關鍵,通過優化生產工藝削減成本,提升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力依賴,持續開展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效益穩定增長。
近十年來,聯塑貴陽公司在創新研發上持續發力,年均投入研究經費超3000萬元。大量機器人與機械臂替代傳統人工,數百套自動化設備覆蓋從投料到生產、檢測的全環節﹔全面部署的MES生產管理系統,能依據訂單數據自動排產、動態調整參數,既保障了產品質量,又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憑借這套智能化體系,自2013年起的12年裡,公司年產值有10年突破10億元,整體產值始終保持在10億元以上水平。
企業榮譽。
技術創新的成果不僅體現在生產流程的革新上,更在產品研發上結出累累碩果。今年3月,公司與貴州開磷集團攜手,成功研發並推出應用磷石膏的建材產品,有效化解了開磷集團的尾礦難題,實現廢料“磷石膏”到可用建材的華麗轉身。據公司副總經理羅喜豐介紹,該項目產業化后,預計每年可處理磷石膏約兩萬噸。此外,針對貴州特殊地形研發的農業輸水管,以及適用於機場跑道建設的PVC-Bo雙軸取向電力通信管道等創新產品,也都取得顯著進展。目前,與開磷集團合作推動的無水磷石膏在民建、通信、電力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正穩步推進,機場跑道專用的PVC-Bo管道也已進入小批量試產階段,未來將為機場及國防建設提供高性價比、高性能的產品選擇。
憑借不斷提升的創新實力與“含綠量”,聯塑公司收獲了諸多榮譽,先后獲評省高新技術企業、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健康企業、省節能減排示范單位等稱號。這些榮譽是對聯塑創新發展的認可,更堅定了企業通過持續創新與效率提升實現更高質量增長的決心。
聯塑科技發展(貴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公司總經理蔣維貴坦言:“雖然大環境致使公司產能產值有所波動,但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我們通過內部管理優化和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盈利水平穩健,每年貢獻稅收約7000萬元,這穩固了企業發展根基,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文/圖 陸勁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