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解碼貴州師范大學首屆優師生100%就業的育人密碼

2025年06月26日10:5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貴州教育的土壤正需要像你們一樣的青年教師來耕耘。”6月20日,貴州師范大學2025屆“優師計劃”師范生畢業歡送會上,校長張紹東寄語“優師”畢業生,“要深深扎根於貴州基層教育的沃土,在工作崗位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錘煉新的教學本領,提升教書育人的綜合素質,用扎實學識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以仁愛之心和家國情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我們畢業啦!.jpg

畢業典禮。

2021年,教育部啟動“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面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補充和培養高質量、優秀教師,從源頭上改善中小學教師隊伍質量。

今年,是全國首批“優師計劃”師范生的就業年。貴州師范大學2021級99名畢業生與貴州省9個市(州)的中學簽訂就業協議,畢業生100%履約任教。

作為貴州省優師計劃師范生主培院校,貴州師范大學成立“優師計劃實驗班”,通過探索學校統籌、教師教育學院集中管理和各學科專業學院聯合培養,整合校內外優質師資實施“三導師制”,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創新的新型教學等人才培養模式,為貴州鄉村輸送優質師資。

“雙軌制”培養 “三導師”護航 協同育人推進“優師”優育

跨專業學習、跨學院教學、跨學校合作……在貴州師范大學“優師計劃實驗班”,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需求同時得到滿足,不同專業學院的教學資源充分流動。

貴州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冉源懋介紹,學校“優師計劃實驗班”涵蓋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英語、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科學、生物科學、科學教育、應用心理學等11個師范類學科專業,單一學院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尋求跨學院協同,是充分利用學校學科優勢資源對優師生進行高質量培養的最優解。

“教師教育學院集中管理+專業學院聯合培養”的雙軌機制,是貴州師范大學突破傳統師范培養框架的一次創新嘗試。

課堂授課。.jpg

課堂授課。

實踐中,教師教育學院對“優師計劃”學生混合編制而成的“實驗班”單獨集中管理,統整校內相關部門聯合研制“優師計劃實驗班人才培養方案”,協同各教學單位執行優師班課程計劃。“優師計劃”實驗班實行學業雙重管理模式——各專業對應學院負責優師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和考核﹔教師教育學院負責優師生教師教育素養的培養和考核。

解決學習生活困難、解讀“優師”政策、“定制”職業規劃……從進入校園開始,作為貴州師范大學優師計劃實驗班職業導師,教師教育學院教師羅充將會全程介入學生的培養過程,引導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定位優師身份、樹立從教理想。

除羅充之外,還有從各學院選聘專業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骨干教師擔任的“學科導師”,以及從基礎教育學校聘請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擔任的“實踐導師”,共同組成了“優師計劃實驗班”教學團隊。

“三導師”分別從專業認同與師德養成、學科基礎與前沿發展、實踐教學與綜合育人等三個方面,側重性地為優師生提供針對性的學科專業學習指導和教師職業發展規劃。

“‘優師優育’的‘優’同樣對學生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羅充說,在專業上,會讓學生更早接觸新課標、新課本、新課堂,幫助學生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在素養提升上,以鄉村學校實際需求為導向,引導學生針對性選修課程服務未來工作,將其他專業學院的音樂、美術、體育課程作為教師素養課程,為學生今后成為班主任打好基礎。

校內聯動,校外協同。貴州師范大學實施“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促進教師教育課程、平台、專家等優質資源共享。

大一的我。.jpg

學生在校時期。

與華中師范大學建立聯合育人和師資交流工作機制,選送15名優師計劃學生到華中師范大學開展訪學﹔邀請華中師范大學教師指導修訂了《師范生教學基本技能達標考核手冊3.0》﹔

與花溪區教育局、銅仁市教育局、貴安新區教育局建立了幼兒園、中小學教師、校長能力提升培訓合作關系,與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開展學生培養、師資交流合作……

此外,學校依托“師元講堂”為師范生精心打造的第二課堂,不斷拓展和延伸教師教育課程的廣度與深度。講堂圍繞師德師風、教育教學改革、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師成長等主題,邀請省內外知名學者、優秀校長、一線名師、教研員等,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專題講座。

截至目前,“師元講堂”已成功舉辦41期,憑借豐富的內容和優質的分享,成為貴州師范大學彰顯教師教育特色、助力優師生成長的重要窗口。

“體系化”實踐 “專業化”訓練 融通學科理論和實踐應用

“要到教育相對落后的地區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優師生姚喬蘭報考“優師計劃”的初心源自家鄉學校對數學教師的需求更大。

岑鞏縣第三中學實習期間,作為實習教師,她承擔了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學任務,面對一周20多節課程,她仍然得心應手。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有趣的課堂,贏得學生的一致好評,以“優秀”的成績,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實習。.jpg

學生實習。

早在2024年7月,為了幫助優師生順利適應實習環境,教師教育學院組織了為期10天的集中實習崗前培訓。邀請了多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深厚教育情懷的中學一線教師作為指導專家,為優師學生們帶來了全面而深入的培訓指導。涵蓋班主任工作、學科教學能力、新課標解讀和剖析、教學設計等內容。

“從台下聽講到站上講台,這堂課也經過無數次打磨。”姚喬蘭說,每年假期,都會積極參與暑期“三下鄉”、返家鄉實踐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在鄉村學校支教檢驗一年的學習成果,大一起,正式學習和訓練書法、口語、表演等教學技能大二時,豐富的見習研習活動,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大三時,校外指導老師到校講課、聽課、評課,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讓我們快速成長。

畢業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姚喬蘭對自己職業生涯已有清晰的規劃,盡管還未到任教學校報到,她早已與學校的資深教師取得聯系,通過了解學生情況、共同研討教學方法,設計教案,更好適應崗位需求。

“技能競賽就像照鏡子,和優秀的人同台競技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作為第五屆全國師范生微課大賽二等獎的獲得者,歷史學專業優師生邱霞菲深有感觸。

從第一次參加教學技能大賽成績並不理想,到院級比賽一等獎實現突破,到校級比賽二等獎,再到國賽摘銀,4年來,各類技能競賽見証了她成長。

教學技能比賽結束啦!.jpg

教學技能比賽結束。

邱霞菲表示,教師是專業實踐性很強的職業,這些競賽與未來從事的職業相關性很強,不斷打磨作品和提升技能水平,也是深入專業學習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貴州師范大學將“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作為優師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學生先后獲得了全國師范生微課大賽一等獎、全國廣告藝術大賽中(貴州賽區)三等獎、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等榮譽。

“鄉土化”課程 “數智化”賦能 教改向下扎根創新向上生長

貴州鄉村教育需要什麼樣的教師?“優師計劃”的貴州實踐,貴州師范大學多方面調研和討論給出的答案是:以立足新時代,培育服務貴州地方發展的優師人才為培養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貴州鄉村初中學校培養師德師風過硬、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扎實,勇於教學創新、善於綜合育人、強於學習發展,樂於扎根貴州鄉村的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初中教育教學骨干教師。

冉源懋表示,為了積極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優師生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和契合定向鄉鎮初中就業的需要,學院結合鄉村初中學校學科教學實際,在培養普通師范生教師教育課程的基礎上,調整和優化了優師生課程培養體系。

音樂課彈。.jpg

音樂課。

在“鄉土化”課程改革中,通過開設《鄉村發展與教育》以及《教師口語》《書法技能》《藝術基礎》等課程,提升優師生的綜合素養及其未來教育的能力,以適應黨和國家對新時代“大先生”的培養期待和要求,為貴州鄉村振興提供優質師資保障。

在貴州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綜合實訓中心,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優師生楊帥對照著AI分析結果,一步步調整講課時的口語、表情,為他的正式教師生涯“第一講”做充分准備。

楊帥說,作為新時代新型教師,教師口語、教學板書、硬筆書寫、微課制作等是必備的教學基本技能,通過教師教育綜合實訓中心數智平台,我們能快速精准直觀地看到自身的不足。

在“優師計劃”師范生的培養中,貴州師范大學重視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交叉融合,構建智慧學習環境,建構數字化學習情境,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推進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創新。目前,教師教育綜合實訓中心已搭建“學生教學能力實訓平台”“教學資源共享平台”“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平台”三大平台。

提交書寫訓練作品后,智能書寫系統根據書寫中的筆順、線條、結構、時長等維度提供書寫訓練效果專項報告﹔數字化AI微格實訓綜合評價系統,實現4項基本技能、20項參數指標的自動採集、智能診斷、綜合測評……在教師教育綜合實訓中心,學生可根據個人時間、興趣和需要自主預約訓練時間和場地,還可以借助線上教學資源,與線上教學名師遠程互動。

微格測評。.jpg

微格測評。

楊帥表示,通過學校數智化平台,自己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在教學短視頻、微課制作等方面的技能正是鄉村學校的薄弱點,未來希望帶著這些技能到任教學校,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鄉村教育改革創新貢獻力量。

冉源懋表示,作為首屆“優師計劃”畢業生,他們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和責任。作為母校,將始終關注他們的成長與發展,著力幫助他們不斷提升專業素養,解決實際教學中的難題。希望他們扎根鄉村,樂學善教,將青春融入貴州鄉村教育振興的偉大實踐中,讓優師學子成為改變鄉村教育面貌的星星之火。(文/圖 思軒)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