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傳承 多彩文化潤心
貴州大學書記校長同上一堂思政課暨畢業黨課側記

“黔水之濱育英才,薪火相傳續新篇。”6月23日下午,貴州大學溪山劇場內掌聲連連,隨著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楊未老師清亮的“上課”開場,一堂“有藝思”的課堂正式拉開帷幕。
貴州大學書記校長同上一堂思政課暨畢業黨課以“紅色基因傳承 多彩文化潤心”為主題,通過“現場講授+藝術呈現”的立體教學形式,探索“共情、共鳴、共行、共享”的藝術思政課暨畢業黨課。
感恩奮進新風採
“‘做中華民族的脊梁’囑托,十四年來始終是我們奮進的動力……”楊未老師的話音未落,侗族大歌《侗歌聲聲獻給黨》的悠揚旋律響起,多聲部和聲如清泉流淌,將現場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
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院士與金曉貴校友共同開啟“感恩奮進新風採”篇章。
“十四年來,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牢記囑托,砥礪奮進、攻堅克難,管黨治黨、辦學治校成績顯著。”宋寶安說。
獲批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斯裡蘭卡茶葉綠色防控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植物保護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先后獲得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在內的十余項高水平科技成果、成果轉化金額7200萬元、在國際高水平雜志發表文章千余篇等成績……宋寶安細數了近年來扎根貴州大地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績,希望同學們做到細致、精致、極致,努力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貴州大學書記校長同上一堂思政課暨畢業黨課側記。
“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這句話成了金曉貴扎根基層六年的精神坐標。從丹寨縣馬鞍村第一書記到省農信社優秀干部,他站在熟悉的校園舞台上用“三育工程”帶動村民脫貧、用金融政策激活鄉村產業的故事,讓台下即將奔赴基層的畢業生們眼眶濕潤。
楊未說:“新時代的貴大人將以腳踏實地、后發趕超的志氣將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艱苦奮斗新風採
“你是一顆金釘子,曾鑿穿苗嶺,叩問地球哪裡來﹔君已修煉成化石,將永生大地,啟示生命何處去。”楊未詳細講述了貴大師生歷經36年風雨、鍥而不舍扎根貴州大地,從寒武紀的古老岩層中尋找生命的痕跡,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革東鎮八郎村釘下了中國第11顆“金釘子”的故事。
“同學們知道嗎?全球82顆地質‘金釘子’中,第11顆就‘釘’在貴州苗嶺!”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楊宇寧老師的提問點燃了全場好奇心。
“我的導師趙元龍教授86歲離世前,還在念叨著下一顆‘金釘子’。”楊宇寧的聲音哽咽:“他68歲學英語、帶領團隊跑遍苗嶺深山,10萬件化石標本裡藏著貴大人‘鍥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密碼。”這顆來之不易的“金釘子”,展現了貴大人不畏強手、勇爭第一、艱苦奮斗的新風採。
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賈玉龍老師以《生物化學》課程斬獲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的經歷,詮釋了“釀於文化、酵於創新、醇於情懷”的育人理念——當VR技術重現酒醅發酵過程,當學生用代謝通路分析為企業挽回千萬元損失,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碰撞讓思政教育有了鮮活注腳。
動物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那彬彬講述了她的“雙創”故事。“三次參賽,從省金到國金,我在科技園大廳的板凳上睡過兩周,帶傷站上決賽舞台。”她帶領團隊實現貴州在國創賽產業賽道首金突破的經歷,讓“敢闖會創”的口號化作了印記。
“剛才,貴大師生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生動體現了誕生於貴州的遵義會議精神后繼有人。”遵義會議紀念館退休講解員張雲蓮的講述,將時光拉回到1935年。作為30年黨齡的紅色文化傳播者,她用“強渡烏江”“四渡赤水”戰斗細節的講解,生動詮釋了“堅定信念、堅持真理、獨立自主、團結統一”的遵義會議精神。
貴州大學書記校長同上一堂思政課暨畢業黨課側記。
《遵義會議放光芒》的合唱后,楊未向六月入黨的畢業生黨員代表頒發政治生日賀卡,並帶領全體在場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楊未告誡畢業生同學們,堅定信仰,以奉獻基層的情懷與行動響應“到基層中去、到實踐中去、到人民中去”的號召,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奮勇爭先。
貴州大學書記校長同上一堂思政課暨畢業黨課側記。
文化自信新風採
“貴州有30萬年前的觀音洞人遺址,有‘七百進士、六千舉人’的科舉盛況,更有王陽明龍場悟道的思想光芒。”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黃誠教授的文化溯源,讓師生們領略了貴州作為長江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深厚底蘊。他口中的“四大文化工程”與“黔中王門”學派,勾勒出貴州文化自覺自信的清晰脈絡。
黃誠認為,豐厚的貴州歷史文化資源,是開展文化育人豐碩而又寶貴的題材和素材。貴大師生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把握文化的主流主線,樹立貴州人的文化自信,為建設多彩貴州文化強省注入強大動力與新鮮活力,助推新時代貴州的經濟社會發展。
王艷帶領的“文化空間千村尋”團隊用十年足跡走過近300個傳統村落,用“識別四步曲”構建文化遺產知識圖譜。王艷說:“作為一支穿行在西南山區的文化解碼者團隊,相信通過努力,那些深藏於吊腳樓飛檐下的文化符號、凝固在風雨橋榫卯間的營造智慧,將通過時尚的方式,在虛擬與現實交織的維度裡綻放出穿透時空的文化光暈。”
貴州大學音樂學院校友楊想妮帶著一首傳統侗歌《一兜好白菜》登場,掀起了全場最富活力的高潮——這位從侗寨走出的歌者,將侗族大歌與搖滾、電子音樂融合,為《哪吒2》創作的配樂《寶蓮盛開》通過電影媒介讓千年侗歌“破圈”而出。楊想妮告訴大家:“母校教會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文化傳承,不是重復祖先的腳印,而是點燃今天的火把。”
貴州大學書記校長同上一堂思政課暨畢業黨課側記。
“在強國復興的征途中,貴大人用行動堅定信念﹔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貴大人用專業澆灌希望……”楊未說,“這是新時代貴大精神的生動寫照。貴大人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更好助力貴州高質量發展。”(文/龐愛忠、張筱慧 圖/游筱 )
貴州大學書記校長同上一堂思政課暨畢業黨課側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