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開陽縣:做好鄉村發展“硒文章”奏響富民強縣“交響曲”

2025年06月24日09:03 |
小字號

“我們這裡山好水好土好,含有大量的硒元素,種出來的米自帶‘硒’引力,煮出來的飯軟糯香甜,還能補硒養生,特別受歡迎。”農戶李方德一邊插秧一邊笑著說。

龍崗鎮發展富硒水稻.jpg

龍崗鎮發展富硒水稻。

今年開陽縣米坪鄉為保障富硒水稻品質,聯合農業專家團隊從選種育苗環節就嚴格把關,篩選適合富硒土壤生長、硒元素富集能力強的水稻品種,採用綠色生態種植模式,減少化肥農藥使用,確保產出的大米天然富硒、品質上乘。

這是開陽縣硒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開陽縣用足用活資源,大力開發硒、利用硒、發展硒,集中成片發展茶葉、蔬菜、果品、畜禽、食用菌和中藥材富硒產業,著力在打造富硒品牌、拓寬銷售渠道、促進群眾增收上下功夫,讓富硒產業成為群眾的“富民”產業。

挖“土”掘“硒” 打造特色富硒產品

聚焦富硒產業科技研發、基地建設、標准制定、品牌打造、市場開拓等重要環節,推動富硒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產業鏈與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積極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大力發展富硒產業,持續擦亮富硒品牌。

米坪鄉插完秧后綠油油的景象.jpg

米坪鄉插完秧后綠油油的景象。

用好用活富硒元素,品牌有亮度。利用開縣境內99.91%土壤富含硒元素,土壤中硒元素含量介於175pg/kg-7380ug/kg之間,平均值為588ug/kg,是全國平均值的2倍,動植物硒含量在50ug/kg-280pg/kg之間,符合聯合國衛生組織保健品含硒量標准是少見的“含富硒量生態景觀”,是全國少有的天然、適度富硒區域,享有“中國富硒農產品之鄉”“中國硒州”“富硒產業發展優勢區”等美譽。

強化富硒品牌宣傳,打造有深度。“中國富硒農產品之鄉”“中國硒州”區域品牌名片打造,大力推廣“中國硒州·健康開陽”富硒城市品牌,提升“開陽富硒”影響力。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宣傳開陽硒資源優勢及硒產業發展成效,切實提升開陽硒產業的知曉率。

抓實富硒產業發展,推動有力度。富硒糧油發展方面,去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41.33萬畝,產量達12.56萬噸。油料播種面積達15.01萬畝,產量達1.86萬噸﹔富硒水果方面﹔全縣果園投產面積達18.5萬畝,產量達11.94萬噸,產值12.32億元﹔富硒生豬方面,現有生豬規模養殖場63個,年出欄50∼500頭適度規模養殖場(戶)782個,主要集中在馮三鎮、楠木渡鎮、宅吉鄉、花梨鎮等鄉鎮﹔富硒茶葉產業方面,“開陽富硒茶”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現有茶葉基地9.2萬畝,主要品種為福鼎大白、龍井43、白葉1號、金觀音、金牡丹、黔茶1號、烏牛早等,分布於高寨、龍崗、紫興等13個鄉鎮(街道)。

聚“鏈”成群 激活富硒產業動能

堅持把富硒資源轉化為富硒產業,全縣富硒產業發展呈現出規模漸長、業態漸豐、溢價漸顯的良好態勢,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基固本。

富硒枇杷.jpg

富硒枇杷。

培育硒品產業,連片發展“加速跑”。培育“開陽硒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注冊涉硒商標32件、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1件(開陽枇杷),省市知名品牌、商標30余個。完成富硒產品認証8個、綠色食品認証13個、有機農產品認証24個、區域公共品牌版權保護7個、“天然富硒地塊”認証4塊1.4萬余畝。推動茶葉、蔬菜、果品、畜禽、食用菌和中藥材等6大類富硒產業集中成片發展,叫響“富硒品牌”的同時也擦亮“生態品牌”,用優質資源打造優質品牌、用優勢品牌引來優質產業、再用優質產業開發優質資源。

挖掘發展潛力,提升產品附加值。深入挖掘“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戶”等模式潛力,以貴州台灣產業園為中心初步形成農產品加工集群發展的態勢,禾豐鄉和南江鄉的富硒枇杷、花梨鎮的富硒大紅桃、米坪鄉的千畝黃桃等,一個個優質農特產品的背后,都有產業的發展和品牌的崛起,不斷延伸富硒品牌、黃桃等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整合資源發展,激活發展新動能。堅持以茶貢、水東、生態硒資源等文化為媒,將茶貢文化、水東文化、生態硒資源文化與休閑農業、旅游業有機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雲山茶海、藍芝茶庄、南貢河茶園等產業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實施茶園美化工程,打造茶事體驗、民俗展示、農事娛樂、文化休閑、康體養生的宜旅宜居美麗環境,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茶產業作為惠及民生的支柱產業來抓,拓寬茶產業發展渠道,大力開墾荒山荒坡用於擴種茶園,將荒山野嶺化為金山銀山,同時對茶葉各環節流程進行全面保障,不斷完善茶葉產業鏈。同時,進一步加強景區聯動互惠合作,實行打折讓利活動,形成景區、城區人氣流量資源的格局,實現互惠共贏。清龍河、十裡畫廊鄉村旅游區沿線村寨的農戶都開起了農家樂,農家樂提供的都是具有富硒特色的農家菜肴,如水頭灣度假村推出的集聚水東土司文化和富硒食材元素的“土司官宴”,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來,彰顯了以文促旅、以旅彰顯的魅力。

強“鏈”成勢 繪就多彩富硒藍圖

依托山地特色和富硒資源謀發展,打開致富門的“金鑰匙”。搶抓農村產業革命和加快茶產業強省的歷史機遇,調整產業結構,助推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

雲山茶海的富硒茶葉與民宿產業發展.jpg

雲山茶海的富硒茶葉與民宿產業發展。

開陽縣南龍鄉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奇幻瑰麗的喀斯特地貌、古朴神秘的民族村寨、波瀾壯闊的自然山水,大力發展茶產業,加速推動生態與產業深度融合,每年吸引著大量游客紛至沓來。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開門見山’是桎梏,田坎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按照‘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統籌推進茶葉、果蔬、畜禽等富硒產業,以流轉土地、聘請農戶等方式,我們的‘南龍貢茶’銷量逐年上漲,群眾收入也穩步增加,在久困於山的田坎村,村民們依靠富硒茶產業發展,邁過了貧窮這道難過的‘坎’。”南龍鄉相關負責人說道。

構建利益機制,種植“統一化”。大力扶持枇杷種植龍頭企業,組建了富硒枇杷產業聯盟,構建了“龍頭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協同產業分工和利益聯結機制。依據開陽富硒枇杷的各項指標,如感官特性、理化指標以及果實大小等,統一制定了分級標准。同時,加強了枇杷產地的分選、包裝和存儲等生產環節的建設,從而改變了富硒枇杷過去那種主要由農戶分散種植的狀況,實現了種植和產品標准的統一化,以及產品的集中化供應。

拓寬銷售渠道,銷售“一站式”。圍繞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緊扣“黔貨出山”戰略,以直播“帶貨”、線上銷售、抖音代言等多種形式幫助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推廣“電商平台+消費者+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電商消費群體與建檔立卡戶結成對子,形成長期穩定的消費渠道,確保產品產得出、賣得好來帶動更多農戶穩定增收。依托開陽富硒品牌展示點,通過“實體店+互聯網”線上線下全新營銷模式,強化電商合作,讓開陽富硒特色農產品“從農家到萬家”“從產品到禮品”。目前,開陽縣富硒農特產品銷售店已開設“開陽硒品”小程序線上銷售平台,並計劃開展直播活動,力求打造開陽富硒農產品線上線下“一站式”購物體驗。

延伸產業鏈條,產值“高效化”。秉持鏈式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強枇杷基地的冷藏、包裝及保鮮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通過制定吸引投資的優惠政策,積極吸引農業加工領域的領軍企業,推動富硒枇杷的深層次加工。著力開發富硒枇杷汁、枇杷露、枇杷膏以及枇杷酒等多款深加工產品。同時,還扶持並引進專業的銷售運營團隊,致力於枇杷加工產品的市場推廣與拓展,從而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使“小枇杷”真正發展成為“大產業”。(圖\文 楊剛)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