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安順分行:金融助力荒山換新顏

盛夏時節,驅車駛過貴州省安順關嶺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崗烏鎮蜿蜒山路,漫山遍野的光伏板如同銀色鎧甲覆蓋著曾經裸露的喀斯特山巒。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設備安裝,這片曾經“土如珍珠水如油”的石漠化土地,正煥發出綠色發展的勃勃生機。
作為貴州省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區域,崗烏鎮的光照資源和荒山資源備受當地政府關注。貴州某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應運而生,這家肩負生態治理與清潔能源開發雙重使命的縣級國企,自成立起就面臨嚴峻考驗——近千畝荒山需要鋪設光伏設施,而項目啟動資金成了橫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溝壑。
“那時候真是跑斷了腿。”公司負責人王總說起融資經歷仍感慨萬千。由於新能源項目投資周期長、抵押物不足,多家銀行在評估風險后望而卻步。最困難時,企業賬戶上連工人工資都難以周轉。轉機出現在今年,他帶著最后的希望走進建行安順分行營業廳辦理轉賬業務時,櫃員敏銳察覺到了企業困境。
當天下午,由安順分行公司部和建行關嶺支行組成的張富清黨員突擊隊便趕赴項目現場。客戶經理記得第一次勘查時的震撼:“裸露的石灰岩在烈日下泛著白光,成片的碎石地裡連灌木都難以存活。”但專業的評估團隊更看到了機遇——這裡年均日照超1100小時,35度坡地恰好契合光伏板最佳傾角,石漠化土地整治與新能源開發的結合。
為解決擔保難題,建行安順分行創新採用“建設期保証擔保+運營期電費質押”組合方案,通過追加關嶺某有限公司和安順某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証作為風險緩釋措施,同時,待電力業務許可証辦理完成並簽約售電合同后追加電費收費權質押作為風險緩釋措施。三個月時間裡,客戶經理白天跟著測繪隊翻山越嶺核實用地邊界,晚上整理申報材料到深夜。當1億的固定資產貸款如期注入項目賬戶時,王總握著放款通知書的手微微顫抖:“這筆錢不僅救了企業,更是救活了這片大山。”
如今,光伏矩陣已在崗烏鎮連綿展開。特殊設計的支架系統讓光伏板距地面保持一定高度,板下試種的耐旱中藥材萌發新綠。更可喜的是,項目帶動了相關運輸、運維產業發展,53名經過培訓的當地農民變身“光伏技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建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