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雙碳”為筆 繪綠色育人新圖景
——茅台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打造協同育人新樣板

在“雙碳”戰略縱深推進、地方產業加快綠色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一批“下得去一線、頂得住難題、用得上本領”的資源環境類創新人才?茅台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交出了一份生動答卷。
課堂走出教室、專業對接一線。
學院自主探索並實踐形成的教學成果《立足白酒產業、校企融合發展:資源環境類應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榮獲2024年貴州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這一成果聚焦地方高校如何服務國家戰略、對接區域需求,在全省高校中樹起了育人改革新樣板。
該成果以“思政引領、雙碳賦能”為育人主線,將紅色文化、白酒產業、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多元融合,打破課程、實踐、科研之間的界限,構建起“課程教學—實踐訓練—科研攻關—競賽錘煉—社會服務”五位一體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推動課堂走出教室、專業對接一線。
課堂走出教室、專業對接一線。
在這一體系支撐下,學院牽頭啟動“酒糟菌棒及廢菌棒生物有機肥開發”項目,與茅台集團循環產投公司、道真縣食用菌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打通“酒糟出菇—菌棒制肥”的資源化路徑。項目不僅走進鄉村田野,更走入課堂與實驗室,成為校企共建、教研互融的鮮活案例。參與其中的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於赤水河流域固廢治理和生態農業推廣,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力量。在“釀酒廢棄物資源化”實踐中,2022級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周貴林負責的《大藻農——發酵廢水的創新動力》項目,一舉斬獲第二屆“創青春”中國青年碳中和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西南賽區金獎,其本人也在2024年貴州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斬獲就業賽道(高教組)金獎,展現了資環學子在綠色轉型中的擔當與實力。
2021年以來,學院協同育人機制持續落地生根,畢業生年終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超六成畢業生服務於白酒、環保等地方重點產業,轉崗適應周期顯著縮短。學生累計獲得國家級、省級各類競賽獎項38項,自主創新團隊超過18個,“以創新驅動成長、以服務推動就業”逐漸成為資環育人的生動寫照。
學生實踐。
協同育人改革的深化同時也帶動了學院科研工作的全面提升。“十四五”以來,學院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涵蓋資源循環利用、污染防治、綠色材料等多個方向,構建起以“雙碳”戰略為引領、服務地方生態產業的多元科研體系。科研成果與育人過程雙向賦能、協同促進,持續增強了學院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的能力。
學院始終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為導向,不斷探索高校教育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近年來,學院還依托貴州省酒糟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茅台集團循環產投公司等資源,開發完成校本教材《酒糟資源化利用》,構建起覆蓋課程、科研、實訓全鏈條的教學資源體系。相關課程瀏覽量突破20萬人次,育人模式已在省內外13所高校推廣應用。
一項教學成果的背后,是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探索軌跡。從地方資源出發、為地方服務而育人,茅台學院正以“雙碳”為筆,繪就一幅融合生態發展與教育創新的育人新圖景。(圖/文 王賢晨、陶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